乙丑年,閏二月初九。
天氣微寒。
冬日的餘蔭還未過去,應天城內便已經熱鬧了起來。
因為今天正是三年一度科試開始的日子。
以往的科試雖然也在應天舉行,但不管是關注度,還是熱鬧程度都遠無法與今年的這一屆相比。
即便是眼下幽州那邊一副大戰將起的模樣。
但依舊不影響應天城內百姓對於今年科試的關注。
原因無他。
今年乃是大乾開朝三百年來,第一次有寒門和尋常百姓家子弟參加的科舉,而非以往只有士族和門閥參與的科舉。
故而今日的應天城格外的熱鬧。
不僅有應天本地的人趕來湊熱鬧,就連周邊的州郡都有不少好事之人趕來。
“誒,你們聽說了嘛,南斗巷那邊的科試考場今年整整擴建了三倍,其中三分之一給那些世家大族的子弟科試用,剩下的三分之二都是給咱們這些泥腿子出身的孩子用。”
“當真是變了天了,老子活了四十年還第一次聽說有咱們這些泥腿子孩子參加的科舉。”
“可不是嘛,放在以前,這事咱想不都感謝,正所謂龍生龍,鳳生鳳,咱們這些泥腿子的孩子,哪有步入朝堂的份。”
“可惜啊,我家那娃今年才六歲,要是早生幾年,沒準就趕上當初的國子監擴充了,咱家六代佃農,按照燕王爺當初的要求,咱家的孩子是指定能上的。”
“急啥,燕王爺正年輕,你還怕輪不到你家那狗兒?”
“我這不是怕燕王爺到時候不給咱們這些泥腿子上升的機會嘛。”
“那不會,燕王爺說了,人無貴賤,民無高低,既然都是大乾的百姓,那就皆有機會,而非只有那些世家大族的子弟。”
“不錯,正是如此,你看那國子監的擴充,還有那新增設的科目,水利,農桑,算術,紡織,醫藥,軍武,這些活哪些是那些伸手不提四兩的世家大族子弟能幹的活,都是咱們這些泥腿子世世代代乾的活計。
讀書咱們或許比不上他們,但論這些,咱們這些泥腿子甩他們八條街,就說這農桑,老王你家六代佃農,論種地,論如何才能讓莊稼收成好,論如何養蠶,他們那些貴公子懂啥,他們知道韭菜和小麥的區別嘛?”
“嘿,這麼說好像也是,但誰又能想到,也有今天呢,當真是生在了好時候!”
一圈人圍在鬧市裡面議論紛紛。
聽著周圍人的議論,鬧市內,一架去往南斗巷科試的馬車內。
綠桃一臉意動的看著窗外:“王爺,今年的應天好熱鬧啊,一路走過來,都是議論王爺您的。
依奴婢看,如今王爺您的聲望在應天絲毫不比幽州差呢。”
“不比幽州差?那是差遠嘍。”
趙定一臉感慨。
眼下這些應天的乃至周邊州郡的百姓議論他,討論他,乃是因為他趙定改革了國子監,給了這些原本沒有上升希望的百姓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