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出真知。
光聽他們不一定懂得,尤其是青詹他們都是王室子弟,從小錦衣玉食慣了,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
縱然張夫子將這古今聖人典籍說得再如何淺顯易懂,可他們畢竟沒有真切地感知過,故而理解起來也就會極為困難。
因此小子才會斗膽懇請夫子准許他們去踐學。”
“踐學?”
聽著趙定這話,張仕緯微微皺眉眼底露出一絲疑惑之色。
不過卻有些不太理解的看著趙定道:“燕王爺您說的是有理,但這踐學如何踐學?諸子百家之言,皆是諸子一生所學的總結,後又由無數後代先人在諸子的基礎上歸納總結而來。
雖說這踐學有好處,但想要真正踐學怕也是難事。
畢竟諸子百家所講的經史子集頗為駁雜,想踐學卻是太難矣。”
張仕緯連連搖頭。
“夫子這話說的在理,本王也自然明白夫子所擔心之事,但夫子以為這踐學難道就是非要將這些王族子弟投入民間嗎?
非也!”
不等張仕緯說話,趙定便又補充了一句。
“那燕王也當一位如何?”
張仕緯也有些疑惑道。
不僅是張仕緯愣住了,就連趙青詹等人也愣住了。
完全不知道趙定葫蘆裡面賣的到底是什麼藥。
趙定笑呵呵地道:“其實夫子心中明白,但夫子卻忽略了。”
“如何忽略了?”
張仕緯再問。
“我等讀書習字之時,初學的便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既然讀書可以從簡到複雜,那踐學為何不能?
常言道,民以食為天。
青詹等人今日在此學的便是治國之道,意在治理好文武百官,使得百姓安居樂業。
可若不明百姓所做之事,又如何明白百姓之疾苦。”
趙定笑呵呵地回道。
“可知曉百姓之疾苦卻也並非一朝一夕之事啊,須要讓他們深入民間,體會百姓之所累,故而嘗百姓之苦,故而才能明白百姓之所累,可這裡是應天,又是在國子監內,並非在城外,如何讓他們知曉百姓之疾苦?”
張仕緯依舊是一臉疑惑的看著趙定。
嗯,好捧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