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也僅僅是在一些極為重要的書信裡面使用這些宣紙,而能像趙定這般如此奢侈的,也只有皇家才可以!
別的官宦世家可捨不得。
趙定也不理色,將兩尺從長,一尺寬的宣紙直接平鋪在案桌上,腦海裡面開始仔細的回想著曲轅犁的模型。
但想了許久,卻也想不出具體的構造。
他是比大乾的人有優勢,也知道農耕器具的發展方向,知道牛耕能夠取代人耕,但也就僅此而已。
從直轅犁到曲轅犁的發展,整整用了一千多年。
最早的曲轅犁是在西漢時期出現,但一直到唐朝的時候曲轅犁才被髮明出來。
由此可見曲轅犁的複雜之處。
趙定咬著筆頭,思考了很久,終究是打算退而求其次。
既然曲轅犁短時間內想不出來,那就先用直轅犁。
畢竟相對於曲轅犁直轅犁的構造還是比較簡單的,重點就是將其捆綁在牛的身上,用牛的力氣來帶動直轅犁頭的開墾。
如此一來索麵面臨的問題就是,木質的耒耜是肯定不行了,要嵌在土地裡面用鐵器方才可以。
不過好在的是,有了楊虎這位從北梁請過來的駐兵大師在。
這一段時間內,大乾的鐵器冶煉技術已經在不斷地改進了不少,所以如果僅僅只是想要弄一些鐵質的犁頭還是不難的。
無非就是韌性遠不如綱罷了!
而直轅犁也比較簡單,有犁把,提手,犁剎等組成部分。
除了犁頭必須要用鐵之外,其餘的地方依舊是木製。
最終的目的就是能讓牛力取代人力。
朝著這個方向考慮,犁身倒是很快就出來了。
至於其中的一些細節,趙定記得不是很清楚,不過沒關係,到時候拿去工部,讓農墾司的官員再琢磨琢磨基本上就問題不大了。
畢竟工部主掌全國的工程構建,裡面自然也就匯聚了不少農業方面的人才。
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而他只提供想法和一些重點的細節,至於其他的一些細節那就交給他們完善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