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發現林允兒對李承佑感興趣前,徐賢原本對投資李承佑的電影並沒有多大的興趣,但當察覺李承佑有了另一種選擇後,特別是這個選擇還有可能是她身邊的林允兒,徐賢莫名就產生了一種危機感,莫名地就不想讓原本‘屬於’她的機會就這麼從眼前錯過。
於是。
徐賢開始重新審視跟李承佑的合作,考慮是否對李承佑進行投資。
這麼重新一考慮,徐賢的想法就變了。
對於一部電影來說,投資收益主要包含六種:票房版權收益、網路版權收益、電視版權收益、海外版權收益、廣告植入收益以及衍生品版權收益。
又仔細看過李承佑的劇本後,經過認真分析,徐賢驀然發現,拋開對李承佑這個純新人導演不信任的偏見後,單從劇本的投資角度出發,李承佑的這部電影有很高的投資價效比,甚至有很大的盈利空間。
按李承佑的說法,他已經籌集了一部分資金,還差5000萬韓元左右的缺口。
從這一點說明,這部電影的製作成本並不高,大概也就是1億~1億5000萬韓元左右。若是她投資的話,大概能佔1/3~1/2之間的投資佔比。其實這一點看過劇本後,徐賢大概也能夠預估出來。
畢竟整部電影的拍攝場景很簡單,也並不需要多少演員,所以整部電影製作下來,成本其實並不高。
只要電影能夠按照劇本製作出來,剪輯的不是太差,那麼哪怕不能在電影院上映,就只是賣電視版權和網路版權,也絕對能夠收回投資成本,並且還有一定的盈利空間。而若是能在電影院上映,哪怕觀影人次不高,只要能有3萬人左右觀看,那就絕對能超過損益點,讓投資商獲得盈利。
到時再加上網路版權和電視版權,甚至把電影賣斷給東南亞的一些小國家,投資這部電影是絕對有利可圖的。
徐賢之所以一開始沒有想到這些,是因為她當時完全被李承佑貿貿然地找上門給打了個措手不及,再加上李承佑只是一個學生,之前並沒有任何執導經歷,在心有偏見的情況下,完全忽略了劇本投資的可能性,以偏概全地否定了李承佑。
但林允兒帶給徐賢的危機感,卻讓徐賢驀然冷靜下來,換一個角度考慮,瞬間就有了不同的看法。
是的!
李承佑確實是一個沒有任何執導經歷的新人導演,就算他寫出了一部優秀的劇本,也有很大的機率搞砸這部電影。
但換一個角度呢。
若是能找一個合格的副導演輔佐李承佑,兩人合作把電影製作出來,那麼這部電影還是大有可為的,至少只是5000萬韓元的投資,就算賠本了也並不是多大的損失。相反一旦電影能達到合格的標準,反倒有很大的盈利空間,收回投資成本甚至賺錢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總的來說,就是投資這部電影的價效比很高,風險低,回報大,絕對是一個很值得投資的專案。
畢竟還是那句話,就算這部電影不能在電影院上映,哪怕只是賣網路版權和電視版權,只要電影不是太差,也絕對能夠收回資金,基本上不會賠本。
也是因此。
慎重地考慮之後,徐賢的心態馬上就有了轉變。
若是說從一開始徐賢考慮投資李承佑的電影是來源於林允兒給她帶來的危機,但認真分析之後,徐賢對投資李承佑的電影已經不再是感性的冒險,而是理性的判斷。
更何況徐賢也不想讓林允兒半道截胡,讓原本‘屬於’她的機會就這麼從眼前錯過。
所以。
在綜合考慮之後,投資李承佑是基本確定的,但怎麼投資,明天跟李承佑卻是要再仔細地商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