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放開那個導演徐賢> 第三百六十一章 暴躁小脾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六十一章 暴躁小脾氣 (3 / 3)

但這次話出口後,似乎也察覺到自己的態度不對,吳夏榮語氣一轉,忙又歉聲道:“對不起,我剛才態度不對。不過我真的沒有事找你幫忙,都跟你說了,你為什麼就不信我呢?是不是你一直都覺得我接近你就是抱有目的,是想從你那得到什麼?”

李承佑:“……”

我就是隨口說句,作為結束的鋪墊,怎麼又冒火了?

其實坦白說,吳夏榮接近他是不是抱有目的,李承佑壓根就不在乎。

人與人之間能維持關係的基礎,就在於雙方互利。

這種互利,或許是物質上,又或許是情緒上,但不管是哪種,這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基礎。

所以明悟了這一點,對方是不是別有用心、抱有目的的接近你還需要在意嗎?

吳夏榮說不想從他這得到什麼,說得冷漠一點,吳夏榮若真的不想從他這得到什麼,此刻又為什麼會生氣?…

之所以生氣,不就是想從他這裡得到情緒價值,想得到他的肯定嘛。

這難道就不是索取?

坦白說。

這麼講會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說得過於冷血,也過於無情。

但對於一件事的認知,往往不在於別人,而在於自己。

正如魯迅所說——

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每個人都只看到他們想看到的。

從一方面看,這麼講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確實過於冷血,過於利益,也過於無情。但換一個角度呢,當你認清了人之間的相處就是物質和情感上的交換後,當你真正懂了這一點,就該明白,良好的人際關係是雙向付出的。

或者物質上,或者情感上……

別人給予你物質和情感上的付出,然後你回饋給對方物質和情感上的回報,這樣雙方的關係才能維持,也才能更和諧友好地相處。

所以。

能看到什麼,不在於別人,而在於你自己的認知。

就如同此刻的吳夏榮。

此刻在吳夏榮眼中看到的,就只有李承佑對她的懷疑。

所以。

當只看到這一點後,脾氣自然就難免暴躁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