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等高風亮節,視權位於無物的做法,被之後的歷代史官所大加讚揚,絲毫不吝溢美之詞。
不過林朝臨走前最後玩的這一手,也算開創了一個先河。
自林朝之後,劉備便不再設丞相之職。
由此之後,歷代大將軍與內閣首輔,在任三年必上疏辭官,不然便會被世人罵作貪戀權位。
天子若下詔挽留,便繼續為官。
又三年,荀或彷效林朝上表辭官,劉備雖然強烈挽留,但荀或卻效彷林朝掛印離去,歸居鄉里。
荀或之後,諸葛亮出任內閣首輔,歷任三載後,上表辭官。
這次劉備依舊不準,諸葛亮卻不敢違背老師林朝創下的先河,正準備掛印離去時,卻收到了一封來自中山的信件,正是老師林朝勸他繼續留任。
你才幾歲,就想著退休,簡直是痴心妄想!
諸葛亮無奈,便繼續出任內閣首輔。
又三年,繼續辭官,劉備依舊不準。
可諸葛亮依舊每隔三年便上表辭官,一直到三十年後,諸葛亮年近六旬時,繼任的天子劉禪才終於放他歸降養老。
也正是由此開始,大漢帝國的權力交接,開啟了和平演變的先例。
此後任憑政局如何演變,都只是朝堂上大人物的爭端,極少會波及到軍隊和百姓。
如此二百年後,漢祚再衰,但這次沒有產生新的亂世,只是進行了一次朝堂內部權力洗牌。
天子的權勢被大幅削弱,不再享有乾綱獨斷的權力。
原本屬於天子的皇權,則被內閣、軍機府、都察院三方瓜分。
由此,演變出了一個三權鼎立,卻又相互制衡的局面。
而大漢帝國,也在這新一輪的演變中重獲生機,繼續延續了下去。
天命二十七年,深秋九月。
在故鄉又安度了二十四載光陰後,在一個秋日燦爛的午後,林朝美美睡去,再也沒有醒過來。
享年,六十七歲。
弟子諸葛亮親自為恩師擬定了諡號:文莊。
正所謂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慈惠愛民曰文;博聞多見曰文;忠信接禮曰文;經邦定譽曰文;剛柔相濟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化成天下曰文;聲教四訖曰文。
兵甲亟作曰莊;勝敵志強曰莊;屢徵殺伐曰莊;真心大度曰莊;威而不勐曰莊;端恪臨民曰莊;端一克誠曰莊;嚴恪有儀曰莊。
由此之後,世人便將‘文莊’二字當成最高規格的諡號,遂成為歷代文臣追求的極致。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