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通常只會關心自己最在乎的事情,由此可見,主公是真的關心城中百姓的安危。
如此一顆天生的仁心,倒是古今罕有。
後續的事情,跟荀彧預想的差不多。
以這個時代城門與城牆間的精密程度,自然無法阻擋水流的進入,所以只用了不到半日,大水便沿著溝渠湧入了昌邑城中。
常言道水火無情,對於這股突如其來的洪流,城中無論是守軍還是百姓都頗為驚恐,一度以為末日降臨。
就連張邈和袁遺心中也異常驚慌。
可緊接著城中眾人便發現,這股水流雖然大,卻不足以淹沒城池。即便是後續依舊有泗水不停地流淌而來,也僅能過膝而已。
沒有預料之中的滅頂之災,城中眾人都鬆了口氣。
可過了半日之後,新的麻煩便接連而至。
整個城池都泡在水中,該如何生火做飯?
堆積的薪柴都被水淹沒,如何能點得著?
流水湧入井中,與地下水融為一體,便汙了水源,百姓如何取水解渴?
無論是地窖中的糧食,還是藏在家中的糧食,被泡久了就會發黴,甚至會被水衝散,甚至府庫中軍隊專用的糧食也未能倖免於難。
而最關鍵的是,面對著過膝的水流,無論是守軍還是百姓的出行,都收到了嚴重的阻礙,說是寸步難行也不為過。
種種不利的條件加持下,在流水湧入城中的兩三日之後,整個昌邑的民生體系便受到了嚴重的破壞。
水淹的第二日,便有飢渴難耐計程車卒和百姓開始飲用地上流淌著的泗水,最終無一例外全部鬧了肚子。
水淹的第四日,經水泡過的糧食雖然部分被搶救出來,轉移到了地勢高的地方,但已經開始生芽發黴。吃了這些糧食計程車兵,難免有些人中毒發病。
水淹的第七日,長期生活在水中的弊端開始出現,士卒皆被泡得手腳發脹,紛紛開始往城樓上轉移。哪怕張邈和袁遺嚴令禁止,也無濟於事。
水淹的第十日,士卒的盔甲、武器甚至是衣物長期處於半乾半溼的狀態下,便開始腐爛發黴,繼而變得一觸即碎。
水淹的第十三日,昌邑城中已經亂象盡顯,甚至出現軍令不達的局面。士卒和百姓皆心無戰意,只盼著徐州儘快來攻。
甚至有部分士卒準備出城投降,卻因謀事不密被袁遺發現,將這些準備出城投降計程車卒盡數斬殺。
水淹的第十四日,劉備見時機已到,便準備親自指揮大軍攻城。不過在發動攻城戰之前,劉備先派出了荀諶到城下勸降。
荀諶的口才自然不用多言,一通恩威並施後,成功勾起城上士卒大部分人的投降慾望,就算是張邈也一度有些心動。
如今昌邑城應該是守不住了,而徐州素來有善待俘虜的美名,如今趁勢而降,仍不失榮華富貴。倘若負隅頑抗,說不準便會身首異處,又何苦來哉!
城下荀諶望見城樓上的情況,便立刻加大力度,想兵不血刃拿下昌邑。
只可惜話剛說到一半,城上袁遺見勢不妙,突然下令放箭。雖然沒射到荀諶,卻使得這場勸降無疾而終。
劉備為之扼腕嘆息,心中對袁遺也大為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