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朝反問道。
田豐滿臉憤慨道:“教化之道固然不可或缺,但又豈能一蹴而就。以如今府庫之錢糧,萬難承擔兩萬學子用度,更何況以後每年還有增添學子。某以為,此事當徐徐圖之,若是將兩萬學子削減成兩千人,倒是還能持續支撐。”
林朝皺眉道:“以如今州府的情況,支撐兩萬人吃穿用度,應當不成問題吧。”
“不夠,萬萬不夠。”田豐反駁道,“這些學子可不像百姓,短時間接濟,只等糧食豐收便停止。他們一旦入學,未來數年乃至十年,都要由州府承擔,如何支撐?”
“那便直說吧,能不成支撐兩萬人到明天夏收?”
聞言,田豐愣了一愣,繼而點了點頭道:“能,但是……”
“沒有但是,能支撐到明年夏收就行。”林朝揮袖打斷道,“明年乃至未來數年,徐州都不會再有戰事,糧食能省下大半,支撐學子用度豈不是輕而易舉。元皓,若明年夏收之後,府庫中的錢糧仍不夠支撐,某便令學子各自歸家,如何?”
林朝這話,算是給了田豐一個保證。
我只要你支撐到明天夏收之時,後續錢糧若還是不夠,我也絕不讓你背鍋。
倒不是田豐過於謹慎,只是這幾年的大規模折騰,每次他都苦苦支撐。如今年歲不足四十的田豐,卻以兩鬢斑白,看上去像個年過半百的老人,其間艱辛,不可為外人道也。
所以現在每聽到大規模花錢的事情,田豐第一反應就是拒絕和勸阻。
林子初的雄才大略,他田元皓心知肚明,但也要量力而行。
漢武帝還雄才大略呢,打匈奴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連年大規模的戰爭,導致他統治下的百姓,人皆面有菜色。
步子邁大了,自然容易扯著蛋。
窮兵黷武,任何時候不可取!
不過得到了林朝的保證,田豐總算沒有那麼激動了,卻已然繼續勸道:“長史,某還是此事以為不妥。學子入學宮讀書,可不是光有吃穿就行的,蘭臺藏書雖然甚多,但大多是高深學問和孤本,學子手中還是無書。”
“既然無書,那便請所有郯縣的讀書人前去抄錄即可,畢竟咱們有新紙,抄錄難度比以往輕鬆百倍。”
說到這裡,林朝忽然扭頭看向了王允:“對吧,王尚書?”
明白了,全明白了!
這一刻,王允心中有了一縷明悟。
他林子初弄出這新紙,恐怕就是為學宮準備的。
不僅如此,數年前他從雒陽弄走蘭臺藏書的時候,恐怕就已經算到了這一刻。
只是他沒有料到,某會突然出手將新紙納入囊中。
一念及此,王允忽然有些慶幸。
若非新紙這等關鍵之物在自己手中,他林子初恐怕都不會和內府商議,而是直接就把學宮給辦起來了!
到時候,可就一點轉圜的餘地都沒有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