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念,明念。”
明念起身回頭低聲喊道:“師傅,我在這兒呢!”
不多時,明念便看到師傅穿著那件縫縫補補了不知多少遍的青灰僧衣走了過來。
走到門前後,師傅毫無拘束的一屁股坐了下來,笑著摸了摸明唸的腦袋。
師傅平日裡的那些舉動雖然絲毫沒有得道高僧的氣度,但在明念眼裡,師傅是天底下最厲害的師傅。廟的日子雖然很苦,但明念跟著師傅學了很多道理。
“怎麼了師傅?”明念並排與師傅坐在門檻上開口問道。
一大一小,一老一少。
“一會兒隨師傅下山去水月鎮買些食物回來,咱們廚房裡的米缸已經見底了。”
一聽到師傅說下山,明念立馬來了興致。他笑著歡呼道:“好哎,好哎!”
明念與師傅常年在廟裡苦修,平日裡很少下山,也只有平常缺糧的時候師徒兩才會相伴去水月鎮。
雖然每次往返水月鎮要花去大半日的時間,但每一次明念都很開心,因為每次隨師傅下山都能在水月鎮裡看到許多有趣的事物。
那些街頭雜耍賣藝的江湖人就尤其吸引明唸的視線,每次他駐足觀看的時候光禿禿的腦袋上都會捱上師傅的一巴掌。
聽師傅說,離他們鏡花山更遠的地方還有座叫曲兒城的城池,那裡才是真正的繁華,十個水月鎮都比不了,曾一度讓明念十分憧憬。
在水月鎮裡除了能看到許多新鮮有趣的事物之外,師傅有時候還會忍痛花兩三文錢給他買些好吃的。年紀不大的孩童嘛,有些口欲師傅也不怪罪他。
明念每次吃的時候,師傅都會緊緊盯著他看,時而師傅還會咽口水。可每當明念將東西遞到師傅嘴邊的時候,師傅又會義正言辭的拒絕,說他不喜歡這些吃食。
師傅每次都選擇下午下山,然後師徒兩在水月鎮裡露宿一晚。有時候,也有善良的施主會邀請他們借過一夜,並且給他們做些素食。
水月鎮裡婦人們的手藝比師傅好的太多了,所以明念每每吃的時候都會在心裡默默為那家人祈福,祈求他們平平安安,無病無災。
總之對明念來說,水月鎮就是他的一處快樂之地,每每山上修行累了的時候去一趟水月鎮就能越發堅定他的向佛之心。
師傅最大的願望是讓聽禪寺的香火鼎盛,讓天下人都知道他們聽禪寺,明念也有此期盼。
師徒兩人下山時,依舊是一身雷打不動的青灰僧衣,一老一小的僧衣縫縫補補的,一眼瞧去就知道平日裡生活清貧。除此之外,師傅的背上還背了個破布包,為了裝食物用的。
遠遠看去,師徒兩人的模樣很是悽慘,好在兩人臉上都洋溢著笑臉,並不覺得清苦。
與師傅下了山又走了大半個時辰後,太陽已經慢慢朝著西邊落了下去。
明念總喜歡問些莫名其妙的問題,比如天上的太陽為什麼總是東昇西落,日復一日。
這樣的問題師傅雖然雖然也答不上來但師傅有辦法,每每至此師傅便會告訴明念今夜可以託夢問問佛祖,若是佛祖不回答那就是這個問題不成立。
師傅總有答案搪塞明唸的奇怪念頭。
不過每當明念問起佛法之時,師傅就會正襟危坐,不苟言笑且極為認真,仿若變了一個人。
師徒兩人走在山間小路上,一路上幾乎沒有人影,陪伴他們的只有叢林裡時而的鳥叫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