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朱敬道是你弟子,但你也不能睜著眼睛說瞎話啊,那小子······跟你一樣都是在其位不謀其政的懶貨!
你居然還好意思用「兢兢業業」這樣的字眼來形容他?「······臣認為,可以給他一個機會。」
唐寅總結了半天,也沒說自己是否支援,就說讓皇帝賞識一二。
在場大臣好像看明白了,朱浩之所以能以小人物的身份,直接躍升到禮部右侍郎的職位,那是因為·····有個大靠山在背後支援。
唐寅作為皇帝的老師,現在為翰林學士,而唐寅有多懶惰誰都能看出來,或許唐寅需要一個代理人,替他去完成議禮的事情,而唐寅用人沒有什麼原則,可以說是「隨心所欲」,甚至唐寅都不用給皇帝面子,他真就做到了,我想用誰用誰、想推薦誰推薦誰的地步。
大概可能,就是唐寅向皇帝舉薦了朱浩。然後皇帝覺得,那就用朱浩試試吧。
因為多數大臣看不懂皇帝的安排,所以只能這麼想。
朱四道:「諸位卿家,誰還有
不同意見也先保留吧,此職位不會長期留存,朕也是做權宜之計,以後對朱敬道此人······還會另有委派。今日就先商議到此。」
皇帝的話,聽起來有轉折,但又好像什麼都沒說。
甚至皇帝不說,在場大臣也知道,誰幹禮部右侍郎也不會長久,因為馬上就會迎來大禮議的最終章,這差事絕對是出力不討好。
大概這就跟朱浩之前所承擔的差事一樣,真就是朝中有什麼辛苦活,有什麼兩面不討好的活計,就讓他來幹,幹完讓他當背鍋俠,滾得遠遠的。
...........朝會結束。
蔣冕成功緻仕,當皇帝離開後,眾大臣圍了上去,表達了對蔣冕的不捨之情。
很多人都覺得一陣迷茫,因為蔣冕走了,意味著正德朝到嘉靖朝的過渡期正式宣告結束,老臣們皆侷促不安,尤其是那些楊廷和派系的中堅力量,還有以前只聽從楊廷和號令,而沒有把皇帝旨意當回事的人。
蔣冕則對在場之人表達了謝意。
楊慎沒有去跟蔣冕說什麼,他也沒想到事情發生得如此突然,而令他震撼的也不是蔣冕退休,而是朱浩被破格拔擢為禮部右侍郎。
如果只是個禮部右侍郎,他也能理解,畢竟是個吃力不討好的差事,但朱浩卻是以翰林院侍讀學士、詹事府少詹事的職位兼任禮部右侍郎,如此一來,朱浩等於說官職一躍到了他楊慎頭上。
「用修。」
石珤出現在楊慎身旁。
楊慎打量石珤,皺眉問道:「所以說石部堂,你馬上要入閣了是嗎?」石珤道:「並無此意。」
楊慎臉上露出諱莫如深的笑容。騸鬼呢?
皇帝都說了,要在兩名翰林學士中選一人入閣,這大概是蔣冕退讓的原因,而你比豐照資歷更深,如果按照文官傳統的晉升標準,當然是你石珤入閣,畢竟你當過吏部尚書,如果這次入閣都輪不到你頭上,你也只有致仕一條路可走了。
等於說,蔣冕是用你的仕途前景,交換對皇帝的退讓。甚至可以理解為。
因為你,大明的朝堂秩序都亂了!你是大明的罪人!
還不敢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