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朱四特意安排的。
讓楊慎先乘坐火車到西山,再從西山以馬車南下。
朱四就是想在楊慎這樣守舊文臣面前,展現一下火車的厲害之處,這也算是一種耀武揚威的手段。
徐階看著馬車離去的方向,鬱鬱不樂地問道:“他這一去,還能回來嗎?”
“應該是不能了。”
朱浩搖頭。
“唉!”
徐階嘆息了一聲,又問道:“以他的才華,就算不當官的話,也能留名青史吧?”
朱浩回頭打量徐階。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楊慎是個大才子,而徐階則是典型的政客。
二人留名青史的方式有所不同。
正因為徐階有著往頂級政客方向發展的潛質,所以看人方面還是很準確的,哪怕現在楊慎的名氣還沒有到在一個時代獨樹一幟的地步,甚至也沒到能稱之為“大名第一才子”的程度,可徐階還是敏銳地感覺到,楊慎將來會因才華而得到歷史的尊重。
“回去吧。”
朱浩道,“我回禮部,你呢?”
徐階嘆道:“我還是趕緊回翰苑吧,出來這麼久,就怕回去後,不好對身邊人說。”
朱浩笑著問道:“說什麼?”
徐階沉默不答。
現在翰林院中人才凋零,本來就沒幾個人幹活,這會讓翰林院上下都有一種媳婦熬成婆的感覺,畢竟空出的位置太多了,剩下的人晉升的機會也就大大增加,雖然在大禮議的問題上或許他們沒有跟主流輿論保持一致,會被人非議,但由此帶來官職晉升的機會卻是實實在在的。
徐階現在考慮的並不是升官,而是怕別人的流言蜚語。
朱浩估計徐階是怕被人知道,他跑出來送楊慎離京。
楊慎是以戴罪之身離開京城,除了朱浩和徐階外,別人一個到場的都沒有,其實也說明了問題所在。
“回頭跟我一道入宮面聖吧。”朱浩道。
徐階突然想起什麼來,問道:“今日沒有早朝嗎?”
大明的禮部右侍郎,涉及到議禮的關鍵事項,本來應該準時去參加朝會,但朱浩卻像個沒事人一樣,帶他出來送楊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