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面中,一尊雕刻在山石上的佛門出現,佛龕裡,一尊坐佛眼眉正視前方,威勢駭人。
“這是較早的時期的雕刻,越是往後,佛像越是低眉順眼,金剛怒目菩薩低眉,往後的佛像眼睛更多是低眉順眼狀態,而早期的佛像,看上去比較有震懾力。”
【好精美!】
當然精美,那個時代前往西域經商的商人,一個車隊值多少錢?
他們壓根不缺製造佛像這一點錢。
每一尊都非常的精細,論質量,敦煌莫高窟的佛像質量,遠高於其他石窟。
“這些只是外圍的零散佛像而已。”
鏡頭移動速度變快,如同穿過了一條時光隧道。
從正眼的菩薩變成了低眼的菩薩。
“這些佛像很清楚的展現了佛教龍國化的過程。”
“在龍國古代作畫中,為了展示出不直視別人的禮數,所以喜歡將畫中人物畫為低頭狀態。”
“不過低頭後畫正臉就會變得很難看。”
“於是古代畫家大多選用了一種技法,將臉畫成正臉,但是眉眼卻採用低頭狀態的眉眼,進行抽向的時空拼接。”
“這種拼接可不是大家看到的‘眯眯眼’而是低眉順眼。”
眯眯眼是現實中的人物,以所謂‘高階妝容’把眼睛畫的狹長,屬於死嗎藝術流派。
而低眉順眼畫法在現代藝術中很常見,比如畢加索的扭曲拼接臉,就是採用了同樣的藝術原理。
終於,鏡頭走到了第一個深入石窟。
藍白的牆繪,五尊形態各異四米多高的金剛。
五座金剛個有形態,色彩不一。
而石窟的牆壁上就是各種飛天仙女。
“這些形象叫做飛天,描述的是仙女的形象。”
林軒:“不過,她們都有自己的原型,那就是盛唐時期流行的飛天之舞、西域胡舞形態。”
“研究這些形象,在地星龍國復原出了古代的舞蹈。”
【我靠,按理說兩個平行世界同一時段的舞蹈應該是一樣的,但是有敦煌,地星那邊就復原出了舞蹈,我們就不行。】
【這舞姿柔美的同時又很有力量感,這種胡舞在地星盛唐應該很流行吧?】
鏡頭移動到了下一個石窟,這個石窟裡沒有大金剛。
只有一些巴掌尺寸的小佛龕。
佛龕裡也供奉著各種各樣的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