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雷爾森開口:“林軒,你們地星上是如何稱呼鑽石分割的?”
林軒愣了一下知道了梅雷爾森說的是什麼:“地星上稱之為黃金分割點。”
梅雷爾森:“能在螢幕上展示黃金分割點1:1.618的環繞圖麼?”
“可以。”
林軒揮手,螢幕上,《蒙娜麗莎的微笑》旁邊出現了一副黃金分割點1:1.618的環繞圖比例。
這個分割的比例尺就是16:10與16:9之間,也就是市面上常見的電視比例尺。
電視機的長邊作為16,寬就是10,是一個標準的黃金分割長方形。
如果以電視機的寬作為16,重新分割一個長方體,那麼就會出現一個新的黃金分割長方體。
在這個長方體內部再如法炮製,就會把這個長方體一直迴圈不斷的分割下去。
而將分割剩餘的部分的兩個頂點連成弧線,全部的分割圖就會形成像海螺一樣的螺紋。
這就是1:1.618比例尺圖。
林軒笑著打了個響指。
《蒙娜麗莎的微笑》上面,就出現了無數的黃金分割線輔助線。
蒙娜麗莎的微笑上,充滿了黃金分割!
圖的本身比例以蒙娜麗莎的鼻子作為起點,蒙娜麗莎的整個身體全部在1.618弧線內部。
終點剛好是蒙娜麗莎雙手交叉的位置。
蒙娜麗莎的臉分別處在四個分割長方體內部。
分別是下頜,左臉,中庭與上額,右臉。
蒙娜麗莎臉上每一個構造的終點,都會在長方體交界之處結束。
蒙娜麗莎的微笑,是以數學基礎的,充斥著數學美學。
同時她又在形體上擁有物理學之美。
在光學上擁有調和的顏色。
而在這個同時,它還表達了額外的東西。
這證明,達芬奇不是非常艱難的到達了真實派的極限,而是已經在從真實派朝著光線派也就是地星上的印象派邁步了。
“果然,全圖構圖都是按照黃金分割點也就是我們藍星的鑽石分割進行佈局的,同時用色塊緩慢疊加到這種程度,的確是真實派巔峰。”梅雷爾森:“來自於1506年的畫作?佩服!”
張培恩笑著:“別光自己開心,你倒是告訴大家,你是怎麼看出它是色塊疊加畫的真實派而不是畫素點繪畫的呢?”
梅雷爾森微笑:“答案藏在微笑裡,你們看,蒙娜麗莎女士真的在微笑嗎?”
林軒:“咳咳,我糾正一下,她不叫蒙娜麗莎,她叫麗莎,蒙娜是達芬奇的國度對女士的尊稱。”
梅雷爾森哈哈大笑著更正:“那答案就藏在麗莎小姐的微笑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