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用兩條線去表達一條牛腿,還是利用了畫的立體感而不是意向的立體感。”
“於是,第八幅圖應運而生!”
第八幅圖,再次發生了變化,兩個變化。
一個是雙條線表現的牛腿,變成了一根線表現牛腿,四條腿從八根線減少到了六條線。
為什麼是六條線?
因為表現在外側的腿用兩條線表現出三角形的留白色塊,而背面的腿用單條線表現那是一條腿。
而眼睛色塊不能留白,多加了一隻眼睛。
有眼睛後,牛頭的確是轉過臉來了。
“如果說前面的道路全部走對了,那麼這隻眼睛將會是畫龍點睛……”
說到這裡,林軒頓了頓:“畫龍點睛是一個龍國古代有關繪畫的成語典故。”
“古代一位張姓畫家畫了一幅壁畫,那條龍惟妙惟肖,但是卻沒有眼睛。”
“別人問他為什麼不畫眼睛,張姓畫家說畫上眼睛龍就會活過來然後飛走。”
“旁人不信,於是張姓畫家提筆點睛,頃刻之間烏雲密閉大雨傾盆,壁畫中的龍破空而去,牆壁也毀於一旦。”
“地星龍國用畫龍點睛來形容賜予事物靈魂的最重要的一環。”
“畢加索的畫牛點睛失敗了,於是他繼續在這條路上闖向了下一關。”
“第九副公牛!”
圖上出現了第九頭牛,除了標誌著公牛特點的蛋蛋之外,其餘部分不再帶有任何色塊。
這已經非常接近於白描的繪畫藝術。
幾乎不用色塊,全部留白,畢加索想要在不用描繪出立體的東西的情況下表現出立體。
想要在不描繪出大量特徵的情況下表現出特徵。
想要不描繪光線的情況下表達出光線。
想要在不脫離平面的情況下讓牛活過來。
“又失敗了,公牛在失去顏色特徵後,本來非常好的眼睛,變得無神起來。”
“第十副公牛應運而生!”
“畢加索再次去掉了牛頭,只留下眼睛色塊的線條和中間的眼睛。”
“去掉了牛腿形態只留下線條,去掉牛背、牛腹、牛肩形態,只剩下線條。”
“用一條線段代替連線軀幹和頭的肩膀、牛頭、牛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