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且在晚年困入其中。
他要做的事情無非就是用油畫的顏料,去走通純意向的道路。
但……這就和齊白石當年走的道路一樣。
齊白石六十三歲開始走,九十一歲登臨巔峰。
七十四歲開始走,按道理以他的天賦,可能一百零二歲登頂巔峰。
可惜,九十二歲他死了。
畢加索的前半生是立體派開創者,後半生處在迷茫之中。
畢加索的畫越來越黑,越來越不喜歡用大紅大紫各種色塊,開始隨意塗抹色彩。
和前半生的畫風格完全不同。
但是到了後半生,這種創作陷入了無休止的瓶頸。
可惜,他發現龍國畫晚了,否則以他的天才程度,說不定真的走出了西方式意象畫,而不是讓後人在抽象派裡面抓瞎。
這個世界連畢加索都沒有,只有梅雷爾森,連立體派都沒有,只有印象派的梅雷爾森。
梅雷爾森現在一句話都不說,不知道他是不是和當年的畢加索一樣,看到了殘酷的未來。
林軒:“繪畫的未來肯定是改變了的,不過並沒有太多可以展現的東西。”
說到底,齊白石已經把它走到了極限了。
有改變,也就是其他的人從其他路走到了這一關來。
張培恩聽到這話,急了:“那我們應該怎麼發展?”
林軒:“那……我可管不著。”
“我只給大家看而已,繪畫這東西,我懂的也不多。”
梅雷爾森一直不說話,此時坐下了。
梅雷爾森明白了,但梅雷爾森還沒完全明白。
因為林軒還沒把畢加索拿出來呢。
等畢加索拿出來,梅雷爾森可能會快要明白瞭然後又迷糊了。
他這個級別的超級天才加上一個派系走到巔峰的繪畫實力,看完齊白石,隱隱約約就看到了某些東西了。
但他不知道怎麼形容。
如果是個龍國人,就能形容出這種感覺。
這叫,技近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