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國:“每個人都將會獲得至少一件節目組硬性規定的工作,並且不停的切換工作種類。”
“在節目結束的時候,各位會得到一個評分。”
“評分從零點一到十之間。”
“這個評分將會作為金錢係數,與選手身上的現金總額相乘,獲得的具體數值,才是最終的賺取金額。”
“比如,林軒安璐瑤選手目前有十七萬五千多現金,如果係數為十,實際上就已經完成了百萬目標。”
“如果係數為零點一,那就只完成了一萬七的額度。”
這個規則,是錢通橋提出的。
錢通橋的思路非常簡單。
多少錢還是多少錢,但是錢能幹多少事情,是不一定的。
當選手在真正的社會上使用金錢的時候,金錢就是一比一的。
但是,在挑戰者範圍內計算,就需要算上係數。
為什麼?
其實現實世界中這個係數也是存在的!!!
正常情況下,如果只談論購買力,都是在一個穩定社會下進行計算的吧?
但就算是穩定社會中,購買力也是不同的。
比如,在農村,六毛錢就能買到一斤米。
而在大城市,你能買的到的米最便宜都是一塊五一斤以上。
再比如,在農村,五萬塊就能擁有一個單間房子,十萬塊就能修樓房,三十萬就能修別墅。
在超大城市,五萬塊你甚至擁有不了一平米房子,十萬塊還不夠買個馬桶,三十萬還不夠買個廁所。
這種購買力差距,錢通橋用金錢係數將它帶入了挑戰中!
一百萬元這個概念看上去如此具體,實際上卻如此的模糊。
在肅甘省樹玉縣某偏遠山村,一萬塊可以拿下一套農村的房子買一架摩托車並且剩下的部分足夠一家人用一年。
在魔都某區某餐廳,一萬塊吃一頓飯吃完付飯錢還得再掏五萬。
很多人喜歡在網路上瘋狂的抱怨物價高。
但問題是,高物價意味著你生活的地方是一個超便捷,賺錢機會超多的地方。
物價低意味著你生活的是一個非常不便捷,賺錢機會幾乎沒有的封閉的地方。
這裡面的差距,可就大了。
張維國拿出了一張龍國地圖。
“各位,請選擇你所在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