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那個年底很多歌都並不是原唱是代表人物,這也是時代特徵吧。
“接下來,鄧歌后的華語歌曲,《甜蜜蜜》。”
“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
好象花兒開在春風裡
開在春風裡
在哪裡,在哪裡見過你
你的笑容這樣熟悉
我一時想不起
啊,在夢裡……”
當第一聲出來的時候,現場八萬人,有六萬人骨頭都酥了。
剩下兩萬人在幹嘛?剩下兩萬人是女人。
【woooooo!這該死的女人味,絕了!】
【難以抵抗的魅力啊!】
雖然經受了連續三天的地星音樂薰陶,但藍星樂迷們對於音樂的認知還沒這麼快轉變。
他們的音樂認知還停留在藍星音樂上。
那些牛逼的歌在他們耳中是不成體系的,除非越來越多的同類歌出現,他們才能聽得出這歌好聽好聽在哪裡。
而現階段,他們能聽出好在哪裡的,恰恰就是《甜蜜蜜》這一型別的歌曲。
和藍星歌曲非常類似,詞句不同,但處於無敘事狀態的歌曲。
《送別》是無敘事民謠,甜蜜蜜也是。
準確的說是,甜蜜蜜是馬來民謠,但重新作詞後,成為了甜歌代表。
這種是藍星人最容易賞析的歌曲。
而這首《甜蜜蜜》在這方面已經做到了極限。
【藍星音樂真的好強啊!看這位鄧歌后的妝容,應該是有些年代的歌曲了,但是我們藍星要自己發展出這個等級的歌,起碼要三十年!】
藍星觀眾也只是猜想,實際上音樂的發展就很奇怪,某一個天才詞曲作家某一天突發奇想,寫出一首歌,然後火了,第二年這個型別就已經成熟了。
說是三十年,也許沒有林軒,一年後就會有類似《甜蜜蜜》的歌出現也不一定。
“夢裡,夢裡見過你
甜蜜,笑得多甜蜜
是你,是你,夢見的就是你
在哪裡,在哪裡見過你
你的笑容這樣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