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可以說是天然的極限運動場。
【我覺得這個建議好,大家都是後人的老師,不斷的探路,總有一天能把這裡的小地形全部摸清。】
【有意思啊,沒想到攀巖居然不是個人運動,而是群體性運動。】
林軒帶著隊伍一直前進,直到來到了一個崖壁處,距離地面一共有二十多米。
也沒有適合雙股繩的石柱。
林軒:“就在這裡安營紮寨了,做一個永固攀巖釘。”
林軒摸出水泥砂漿,直接開始工作了。
林軒在崖壁前五十厘米把脆弱的砂岩開啟了一個深坑,然後用水泥砂漿開始灌入這個坑。
“這種地形,可以配合水泥打入永固攀巖釘。”
“這種就別節約錢了,用最好的鋼材,要不然到時候腐朽了,還得重新打,到時候千瘡百孔。”
【有點意思啊,我有點想參加這項運動了。】
【老實說,的確有意思,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給後人留路,也是一種成就。】
試想一下,自己留下的一枚攀巖釘,後人不斷的使用,十人使用,一百人使用,一千人使用,這種成就感,是一種深度參與感,不是普通的事情可以獲取的。
林軒知道,自己的路線,以後肯定會有很多初學者嘗試。
“大家一定要在室內場地多鍛鍊一下繩結以及下降系統的使用,再來做這種挑戰。”
“安璐瑤和暮雪卓瑪她們之前都是專門練過的,大家別沒有經驗就隨意模仿啊!”
陳光孝也抽空,站在崖壁上拍攝下方的景色。
崖壁上面這邊,基本沒什麼植物,也就有一些枯樹枝。
而下面有一些灌木,以及抗旱的草,還有死水坑,搞不好地下還有活水。
安璐瑤暮雪卓瑪在附近收集著木柴。
林軒:“一般來這裡是不可能攜帶帳篷的,太重了。”
“所以可以在崖壁石洞做庇護所。”
“但一定要生火,還要檢查裡面有沒有響尾蛇。”
“往上,降溫厲害,要是你就這麼睡著,響尾蛇可就過來取暖了。”
林軒生火後,把這個半封閉崖壁檢查了一下,有用大樹枝蓋了個擋風面,蓋上防水布,生起火堆做飯。
“所以大家看到了,徒步穿越大峽谷和攀巖實際上是同步進行的,明天我會挑戰比較有難度的專案,而我們全過程路線,會是入門級路線。”
“魚烤的差不多了,大家,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