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星觀眾也不懂這項運動,不知道林軒這麼開心是為什麼。
林軒本來以為要開掛,從地星帶一些材料過來,人工製造一個跳臺的。
沒想到,這個大斜坡正中間上方,有一個凸起的巖坡。
“這個位置搞不好以前還有另一個山頭。”
“因為山頭崩掉了一塊,所以有一個鞍部。”
所謂鞍部,是一種山脈地形,就跟馬的馬鞍一樣,是一個橋,中間矮,兩頭高。
而這裡,崩掉了一部分,剛好形成了一個純天然的跳臺。
“艾斯格蘭島的地質變遷真複雜,這種地形居然能天然形成。”
不過這也並不是太奇怪。
畢竟高臺滑雪興起的時代,不可能是人憑空想出來的。
肯定是因為有類似的地形。
在發展中,被髮展成了一個獨立滑雪專案,最終發展成了地星現在的狀態。
過了一會兒,陳光孝到了林軒身邊:“老闆。”
林軒:“怎麼樣,有合適的嗎?”
陳光孝擺頭:“從山頂下來,大部分地形是看不清路線的。”
如果在山腰往上看,能找到一條速降的路,那就是最基礎的最安全的速降路線。
但事實上,現實中大部分的雪山是找不到這種速降路線的。
山雖然整體是圓錐形的。
但表面細節可不是那麼回事兒。
超過兩米的岩石凸起阻擋,就會讓路線缺失一小段。
如果一眼看過去,到處都是岩石凸起,那就尋找不到簡單的新手速降路線。
林軒:“行,今天開始做場地。”
林軒的做場地,超出了所有觀眾的想象。
林軒,帶著兩輛車從地星迴來了!
而且不是一般的車,而是挖掘機和剷車!
畫面也重新給了一個畫面。
這畫面,用的是地星燕京冬奧時候的場地。
“這叫u型槽,是標準的雙板滑雪技巧動作場地。”
【不是吧,要在這裡做一個這種場地?認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