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鐵路往錦州方向一公里位置被日本僑民建了一個屯墾點。
裡面住著五十多個小鬼子僑民,五百多個老百姓。
附近開墾出來的土地全部屬於鬼子僑民,老百姓則相當於鬼子的佃戶,幫小鬼子僑民種地,小鬼子分一部分守城給他們。
本來他們都是有自己土地的老百姓,養活自己跟家人肯定沒問題。
日本人來了以後,為了避免當地老百姓支援抗日武裝,斷掉抗日武裝的彈藥補給,開始在東北境內大肆圈地,製造所謂的無人區。
好多老百姓被日本人娶離家園,失去土地。
為了活下去,不得不變成小鬼子佃戶,幫他們墾荒種地,換取用以果腹的口糧。
所以這五百多個老百姓都是因為小鬼子到來而失去土地,對小鬼子充滿恨意。
至於給他們種地機會的小鬼子僑民,同樣只有恨沒有感激。
因為小鬼子僑民每年分給他們的口糧實在是太少了。
一家老小拼了命的忙活,好不容易收穫一萬多斤糧食,結果落到他們自己手裡的口糧只有一千多斤,連果腹都不夠,只有就著野菜才能撐到第二年秋收,不然就會被餓死在屯墾點。
儘管如此,為了能夠讓家人活下去,他們不得不卑躬屈膝,壓著怒火跟委屈繼續忍受小鬼子僑民的壓迫跟剝削。
至於反抗……
以前不是沒有人幹過,但都被屯墾點的小鬼子僑民血腥鎮壓。
小鬼子僑民看似老百姓,其實有不少人是軍隊退伍下來的老兵,擁有不弱的戰鬥力。
為了讓這些僑民幫忙管理東北三省,消滅可能偷襲他們的反抗勢力,關東軍給每個僑民屯墾丁
都配發了武器彈藥。
只要這些僑民願意,馬上就能組建一個裝備輕機槍跟擲彈筒的加強作戰分隊。
正常情況下,對付一個排的中***隊都沒問題。
如果死守屯墾點,哪怕面對一個連的中***隊,他們也能撐到附近正規部隊到來。
距離屯墾點不到兩公里的鎮子上駐守了一個加強小隊關東軍。
他們來自鐵道守備隊,專門負責鎮子兩側十公里鐵路線的巡邏跟警戒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