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可能,而是肯定。
馬刺隊的輪換陣容,終究抵不過歲月。
像霍里38,巴里34,托馬斯34,芬利35……
這還不算鄧肯的32,鮑文的37,正是陣容老化,輪換陣容沒人帶,才會將吉諾比利放到替補打第6人的。
凡但馬刺隊的輪換陣容正經,也不至於拆花GDP,拼命時候,才打出三巨頭的陣容。
小球隊並不容易,馬刺隊這些年處在巔峰,哪怕波·波維奇再怎麼壓球員的年薪,哪怕波·波維奇再怎麼說話很好聽,他孃的是人才,也不見得馬刺隊的核心,都願意大幅度降薪。
唯一可以接受的,就是輪轉拿高薪,但,無論怎麼轉,年薪的基數已經上去了。
馬刺隊沒錢,能夠保住核心球員就已經不錯了,還要輪換陣容有人,那太難了。
既然輪換陣容這道難題破不了,也不會解。
波·波維奇沒有選擇捱打的被動戰術,而是攻出去,化被動為主動,打起了搶先局,控場的戰術。
還別說,馬刺隊的防守和控場,還真有點東西。
湖人隊明明知道馬刺隊的戰術意圖,在第三節比賽中,還是被馬刺隊牽著鼻子走。
“誰能想到,馬刺隊打起了巨星戰。
防守中,全是單防科比和加索爾,然後,拼命地封鎖角色球員的進攻機會。
放球星來攻的同時,馬刺隊的球星,也在拖時間中,給予還擊。
比賽的節奏,完全落入了馬刺隊的手上。”
第三節比賽,科比9投4中,加索爾6投4中,餘下的只有蘇北命中的一個三分,僅僅只有三人有得分進賬。
湖人隊的巨星可以得分,其他人別想得。
這就是馬刺隊的高明之處,對湖人隊的進攻,進行了控分。
第三節比賽結束,比分22比21,湖人隊僅僅只追回了1分,還落後7分,給湖人隊留下的時間,只有第四節的12分鐘了。
場上的優勢,倒向了馬刺隊那邊,馬刺隊還手握7分優勢。
第四節比賽打響,場上的局面,風雲突變。
來了!
馬刺隊的體能油箱,終於,終於見底了。
湖人隊的防守,依然的收縮起來,封鎖禁區,然後對兩分割槽域進行圍堵,逼迫馬刺隊遠離籃筐出手。
尤其是,馬刺隊的進攻,還要拖時間,那裡還有什麼進攻節奏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