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可以的。”
劉玄德也不置可否,笑著幫孔明搬開墊腳的桌子,將桌下的書取出來,也不似一方豪強,反而是像一個儒雅熱心的中年人。
這是孔明閒來無事寫下的書。
後世的人,也將其稱為,隆中對。
孔明對於觀星測日,勘算之道頗有心得。每個人的身上都有著自己的氣運,每個王朝,每個領袖,他們的身上,都有著屬於自己的‘真龍’。
大漢的真龍,被人拔了鱗,斷了尾。
孔明之所以認為劉表並非命定之主,除卻他本身的執政方針以外,還有他身上那分得的一點可憐兮兮的大漢龍脈的殘渣,連泥鰍都算不上。
大漢真龍尚且如此垂敗,更何況這遠方宗親了。
而劉玄德這位大漢宗親,他身上的蒼茫龍脈之氣,比之劉表更是凋零。
是的,他甚至還不如劉表呢。
以人性之中‘趨吉避凶’的天性來看,這位大漢宗親也屬實不是良配。
原本孔明打算以禮貌的形式來‘勸退’他的。
第三次甚至不惜裝睡,已經明明白白的是在勸退了。
一般的豪傑,可是經不住這樣的折辱的吧。
所謂豪傑,都是一方霸主,一方領袖。
怎會屈身?
可偏偏眼前這位卻可以。
當睜開眼的時候,看著這位豪傑,真弱啊。
這位劉玄德。
他身上的氣運。
真可憐啊。
如果老師還在的話,他一定會對我這樣的選擇做出嘲笑之舉吧。
但孔明,始終忘不了那一句話。
一個,負責紡織和養蠶的人穿的起衣服,石匠住的起屋子,揉麵的人吃的起糧,種植糧食的人有自己的土地的時代——
孔明承認,這位大耳領袖,把自己說服了。
就看看,他所說的這個時代會不會真的到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