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四合院我是杜守義的小說> 第二四七章 生煎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四七章 生煎 (2 / 3)

茶館老闆是個精明人,他把做生煎的夫妻倆請入店中,索性改行做起點心餐飲來,這一步妙棋成就了一家百年老字號。

說起生煎還有個關於上=海的故事。事先宣告,一切都是網文遊戲之言,絕對無關地域歧視。

在二十一世紀,有個江=蘇人來上=海開了家小吃店,名字叫作‘小楊生煎’。

‘小楊生煎’日後生意做的很火爆,名揚上海灘, 成了上海名點。殊不知,這是活生生在打上海人臉了。為什麼呢?這裡面還有點事關生煎‘正統’的問題。

上海生煎全名叫‘生煎饅頭’。用的是半發酵面,講究個表皮鬆軟,底殼酥脆,所以叫‘饅頭’。

‘小楊生煎’用的是未發酵面,俗稱‘死麵’。死麵在上海灘是做‘鍋貼’、‘小籠’用的。在九十年代之前從沒哪家店用死麵做生煎,不論大小,連路邊攤一起算上,沒有。可以很肯定地說,百分百,一家都沒有。

上海生煎也不講究一咬一包湯。大壺春’的生煎餡裡就沒多少湯汁,但肉餡必須攪拌上勁,要有彈性。

肉餡質地的好壞就看它能不能成‘團’,有彈性。若用多了肉皮、淋巴這些下腳料,肉餡是鬆散的。

但小楊生煎反著來,用的是湯包餡料的做法。肉餡裡拌上大量肉皮凍,在加熱的時候肉皮凍融化,咬一口生煎汁水能裝滿一湯匙。

世間難有兩全事,汁水一多,肉餡難免鬆垮,口感沒有彈性。這是又一次‘離經叛道’了。

萬萬沒想到,就是這麼個從裡到外都有點‘不倫不類’的生煎湯包,卻讓上海人徹底淡忘了一直在強調的‘正宗’二字。

小楊生煎開在市中心地段的雲南路,鼎盛時食客趨之若鶩,市面上跟風者如雲。

到了後來,SH市面上做生煎的十家有九家半在模仿‘小楊’,做的是改版的‘生煎湯包’。還在苦苦堅守著‘饅頭’傳統做法的大概也就大壺春、豐裕這些老字號了。這要是讓生煎饅頭祖師爺知道,恐怕棺材板都蓋不住了。

京都人愛講‘地道’,上海人喜歡‘正宗’。但在時間長河中,很多事物都敵不過時過境遷。生煎只是其中不起眼的一朵小浪花而已。

有了生煎後午飯就有著落了,當生煎和雞鴨血湯端上餐桌時,徐伯母有些驚喜了。

“這是生煎?”

“是的,從大壺春請來的老師傅做的,是叫‘大壺春’吧?”

杜守義有些吃不太準,扭頭看向了徐為民,他就在上海讀大學,這種事應該很清楚。

“沒錯,要是配上咖哩牛肉湯就完美了,不過雞鴨血湯也不錯。”

......

徐為民‘一語成讖’。七月十五日,星期一上午。

“叮,宿主今日簽到獎勵為,‘大壺春’咖哩牛肉湯x500。”

杜守義看著空間,有些無語了。這破湯根本用不著大壺春,他自己都會做。就是白水煮大塊牛肉,最後牛肉撈出切片,湯裡倒點咖哩粉調味,簡單到接近糊弄了。

不過看在碗底有那麼七八片薄牛肉的份上,杜守義也不罵徐為亮多嘴了。這些湯至少可以讓鍾躍民他們打打牙祭。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