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想想也挺有意思,這兩部劇確實可以合併到一塊兒。它們是在同時代,幾乎同步發生的故事,是一根時間藤上開出的兩朵花。
或者說一花一葉,因為杜守義就生活在四合院中,以哪個世界為重已經很明瞭了。
杜守義現在要在兩個劇情世界裡遊走。同時,腳下還要踩著真實時間主線,小心翼翼地規避著歷史地雷。光想一想他都覺得....刺激!
頗讓他感到欣慰的是,寧家對龔小北還是不錯的。
龔小北的姨媽顧玲是土生土長的京都人,骨子裡就帶著‘全天下京都獨好’的認知。要是一家子永遠都生活在京都那才好呢。
可她也知道,這不可能。家裡兩個男孩註定要去參軍,到時候天南海北不知道會去哪裡。
龔小北是個女孩,人又乖巧懂事,顧玲就想著將小北留在京都,陪在自己的身邊。革命軍人,身不由己。想要留在京都,去部委工作是個很好的選擇。
正巧,顧玲的入黨介紹人在冶金系統工作了很多年,頗有些能量。而軋鋼廠保衛科的鄧科長又是寧遠山的老部下。這樣一來二去,龔小北就以行政編制進了軋鋼廠,準備在基層工作幾年,積累些經驗後,再進入機關。
怪不得她也不用爭表現了,一則她不是這樣的人,二則也沒有這個必要。
看得出,顧玲對龔小北的安排是上了心的,龔小北現在是行政二十四級,屬於行政編中最‘末席’的辦事員級別。儘管是‘末席’,但與工人還是有天壤之別的,單工資每月就有四十多,都頂得上一個四級工了。
軋鋼廠大幾千人,吃行政糧的還不到一百,其餘幹部都是‘以工代幹’的身份。比如何雨柱以後要是做了食堂主任,大機率就是以工代幹。
什麼叫‘以工代幹’呢?那就是未辦提幹手續,以工人身份行幹部事。在職時都好說,和正式幹部沒區別,退休後就享受不到幹部待遇了。
這在這個年代十分普遍,公務員正式編制在哪個時代都是稀缺貨。據真實史料,
京都一家萬人大廠,正式在編幹部只有一百二十五人,其餘都是‘以工代幹’人員。這些都是題外話,不擴散講了。
杜守義好好想了想,如果他和龔小北在一起,那和顧玲的初衷也是一致的。杜守義出不了京,可不就一直在京都待著嗎?所以他和顧玲不存在根本性的衝突,唯一障礙就是兩人的年齡,...
捋清了思路後,杜守義開啟房門。守桂正有些忐忑的在外屋等著他。從回來後他就板著個臉,誰都不搭理,這可真把小姑娘嚇壞了。
“哥,你和物件鬧彆扭了?”杜守桂小心翼翼地問道。
杜守義徹底無語了,這訊息傳的太快了吧?!都傳到守桂耳朵裡了?不用說,這次的小喇叭是何雨柱,沒跑!
他白了一眼妹妹道:“你盼著我點好行嗎?我找個物件容易嗎?”
“嗯,沒鬧彆扭就好。”小姑娘拿起水壺,給哥哥碗裡續了點,道:“哥,你物件是不是很漂亮?”
“嗯,廠花,部隊大院出來的,和我一般大,脾氣秉性都不錯。我一起告訴你得了,還有什麼要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