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是張老爺子要求,可不是杜守義自己瞎來得。他老人家的意思是:只要大家處得舒服,叫什麼其實無所謂。輩兒近了還能親熱點。
杜守義和張家老大熟,和這個老二聊過,但時間不長。不過他的事可都聽說了。
張發奎這個二兒子也夠讓爹媽操心的。前兩年談了個物件,張發奎都開始給他們打傢俱了,結果黃了。
後來又談了一個,又黃了。在這個年代,這戀愛史算豐富的了。
現在這一個開始談婚論嫁,看來是能成了。
說起這個,杜守義自己也想去‘????’了。
到了張家,不巧劉指導帶孩子回孃家了。不過張家其他人倒都在。
張發奎談起這門親事時非常滿意。親家原來也住天橋這兒,算是老夥計了。大家都知根知底的,挺好。
杜守義看向張家老二,“我二嫂家是說相聲的?”
“年底才過門呢?”
“不管了,先叫上再說。”
張老二也沒糾纏,笑道:“她爹她哥,現在都在曲藝團。”
杜守義來興趣了,“什麼輩兒的?”
“她爹是寶字輩的,到了她大哥這兒是不是論輩我就不清楚了,看他倒是用本名在演出,你想聽相聲?”
杜守義使勁的點點頭,心裡卻快要笑死了:張二哥,您這個朋友我交定了!從您這兒論,桃兒得管我叫一聲師叔...
等到臨走的時候,杜守義把張老大叫到一邊。
“張大哥,我這兒準備了塊表。您看怎麼給二哥吧。”
“你自己給他唄?”
“這不是我給,是你給的。弟弟結婚,做大哥大嫂的手面不得敞亮點?
得了,您先回屋放著,別聲張了。等大嫂回來再和她商量吧。”
人結婚就送塊表?杜守義再有錢也犯不上這麼顯擺。這是給劉指導長一份臉面呢。相信張家老大拐過彎就能明白了。
在張家沒耽擱多長時間,杜守義就回四合院了。
他現在在外面東奔西竄地都是在忙裡偷閒。回到四合院準有病人那兒等他。
病人也是有‘組織’的。病友之間的資訊傳播速度飛快。
像什麼雙橋老太太、南鑼杜守義什麼的,都是靠病人口口相傳,散播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