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相聲本門功課的‘唱’指得是‘太平歌詞’,而太平歌詞的前身就是‘蓮花落’。
‘蓮花落’這種藝術形式非常古老,自唐宋就有。日後逐漸區分為兩個門派:由專業藝人們賣藝表演的叫‘清門’;而乞丐要飯時也會唱‘蓮花落’,這就是‘渾門’。
太平歌詞傳承自蓮花落,很自然,也把‘清渾’這種區分方式帶到了行業內部。直白講,一種就是‘入流’,另一種就是‘不入流’。
相聲屬於下四門,所以看出它解放前地位有多低了吧?
侯大師有三個兒子,可他不願意讓他們子承父業說相聲,這不是沒道理的。
相聲在舊社會被歸於九流中的第八流,‘伶人’,沒有社會地位。吃夠了苦頭的侯爺怎麼會讓孩子們再幹這個呢?
‘調’,就是調包,指的是賣假貨這一行。後來賣大=煙的也歸了進來,而且成了‘調行’主流。
‘柳’就有點意思了,是指唱小曲的。後世說的‘柳活兒’就是打這一行出來的。
可你以為就是唱小曲這麼簡單嗎?單唱個小曲會落入下四門,還是最後一個?
小曲要看唱的是什麼,誰在唱,唱給誰聽。柳活中有不少是‘色=詞豔曲’,所以這一行時不時還帶著皮肉生意,並不太光彩。
以上就是內八行,公開的叫法是:‘金瓶彩掛,皮瞳調柳’。
說完內八行再來說說外八行。
外八行又稱作暗八行,‘蜂麻燕雀,橫葛蘭榮’,這八個都是地下行業,沒一個能見光的。
蜂,指的是團伙詐騙,就像群蜂蜇人一般。舉個現代例子,加入了二百人的投資理財群,忽然發現就自己一個客戶,其餘一百九十九個都是託,這就是‘蜂’。
也有寫作‘風’,意為騙子們象風一般來去無蹤,瞬乎而聚,瞬乎而散。這麼解釋也行。
麻,又稱作‘馬’,取得是‘騙’字的左半邊部首。也有說是指單槍匹馬一個人詐騙,這都對。
我們平日裡常會聽京都人說:麻溜兒上班去,麻溜兒快走....琢磨過味兒沒有?呵呵,沒錯,‘麻溜’二字就是出自這一行。得不得手都要快點溜。
燕,指的是以女色誘人行騙。這個‘燕’字取自《詩經,國風》中的‘燕燕于飛’。
《燕燕》是中國詩史上最早的送別詩。全篇高度概括成一句話就是:‘妹子,你咋走了呢?’。很生動很形象,一下子就描繪出了‘仙人跳’之類色=誘詐=騙的精髓。當然後世男=色=詐=騙也不少,這都屬於‘燕行’。
雀,就是‘缺’。先謀個官缺,然後利用身份詐騙。這指的是佈局嚴密的高智商團夥犯罪,是比較高階的騙術了。‘水變油’什麼的都能歸在這一類。
總之,‘蜂麻燕雀’,都是詐騙。有時也會和上四行連在一起講:‘金瓶彩掛,蜂麻燕雀’。具體原因不太清楚,可能因為這些行當都是靠耍嘴皮子吃飯的吧。
跤把式也靠耍嘴皮子吃飯?當然。
摔跤的,變戲法的要靠一張嘴招攬觀眾,討賞錢。光說不練假把式,光練不說傻把式。這句話說的就是他們。
特別是戲法。一開始相聲戲法不分家,相聲術語中的‘包袱’、‘抖包袱’等等,這些術語都是從戲法中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