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三天,大家混熟了,這些行走江湖的人們便敞開了,由著性子談天說地。
不同的人,分散在不同的篝火旁,一圈一圈地互不相連。
有時候,李清閒去武修的圈子。
武人們是所有人裡嗓門最大的,他們總喜歡聊哪裡出了寶藏,哪個大派出了天才,哪個門派被滅門,偶爾會討論一下武技。
聊到深處,便會小聲說一些修士的傳聞,諸如魔教的兇殘,邪派的詭異,道修不管人死活,文修眼高於頂,只有武修踏踏實實做牛做馬,卻不被理解。
最後免不得爭論一下當今武修排名,爭到極處,便罵罵咧咧,下場比試幾招。
好在有人管著,一旦過了三招,都會叫停。
三招分不出生死,但足以看個大概高下。
輸的臉上掛不住,去別的圈子躲幾天,再回來。
贏的得意兩天便收斂,一如既往。
偶爾去商人的圈子。
商人們聚在一起,喜歡分析朝廷動向,分析各地形勢,分享小道訊息,討論什麼最掙錢,什麼賠錢,什麼人能惹,什麼地方不能去。
聊著聊著,商人們忍不住發牢騷商人地位低,有些地方甚至不允許商人的孩子上好的書院,更有人控訴各地豪強不把商人當人,隨意栽贓商人然後掠奪財產。別人眼裡商人腦滿腸肥,實際的商人連豪強權貴的狗都不如。
說到最後,商人們按照慣例歷數商人的功勞,是天下人小看了自己。
牢騷發多了,發到大員身上,就會有人提醒,於是眾人話鋒一轉,開始嘲笑那些沒腦子的武夫、笨拙的農夫和稀裡糊塗的長工,偶爾也會聊一些風花雪月。
李清閒也常去那些沒入品的夥計護衛圈子聊。
他們要麼講一些張家長李家短,要麼講英雄好漢的故事,要麼說哪些地方遭了災,時不時說一些真真假假的秘聞訊息,故作高深莫測,微笑不語。
聊到最後,這些人定然會說世道不好,舉出身邊的各種慘例,叫人如何避開。
還有一些隨行商會的小團體,只在自己的小篝火邊聊天。
過去,李清閒主要透過朝廷邸報與夜衛情報瞭解世界,現在則親耳聽到虛虛實實的世界。
隊伍一路南行,經常會遇到小股妖族或馬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