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的是瓷器,然後就是書畫,尤其是書籍,剛開始韓春明根本就沒想到,還是雷師傅送來的瓷器,有一個用古籍墊瓷器,他這才想起來。
現在雷師傅送過來的基本上都是那些滿清遺少老家裡的,他訊息來源廣,稍微打聽一下就能打聽到。
韓春明也不讓他吃虧,每收一件物件都會給他一定比例的回扣。
反正自己不收,他們也會賣給別人,與其流落到國外,還不如自己收了呢,這要去了國外,在想拿回來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了。
還好小院的幾間房都沒有用,這些東西也有地方放置,沒事的時候韓春明也能把玩把玩,遇到有沒見過的還會查查相關的資料。
班裡組織的英語角也是越來越出名了,每個星期都有一個晚上,一群人圍在操場上挨個朗讀自己這一個星期喜歡的文學選段。
聲情並茂的朗讀,不說多好,總歸是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每個人閱讀結束後,還會一群人聚在一起討論讀音語法,這時候的學習氣氛還是很好的,划水的很少,會被人所不齒的/
就這樣,慕名而來的人越來越多,校領導也很喜歡這樣的氛圍,別說阻止了,甚至還大力推廣!
有人的地方就有紛爭,這塊蛋糕就這樣被人盯上了,人多了,肯定要有管理者,這個管理者能得到什麼?能進入學校領導的眼,能在學生中擴大威信。
還能在畢業後獲得巨大的人脈!
韓春明對這些事沒什麼興趣的,他知道這裡面巨大的利益,不說別的,只要畢業,這些人都會在各個崗位上被重視,不說十年。
就說五年後,大部份人都能在崗位上有些話語權,這難道不是巨大的人脈嘛?
漸漸的,這個出發點練習口語的英語角變味了,人多,時間不夠,每次只能排隊上去朗讀,想上臺的就要想辦法。
還有那些書籍,因為班主任為了自己的學生並沒有交給學校,而是直接放在了班裡。
也不知道這群人是怎麼知道的,竟然把這些書籍握在了手裡!
之前的那些事韓春明可以不管,都是同學,並且他還不缺這東西,可是你想拿走就不對了,老子跟你們又不認識,帶你們玩已經很給面子了!
韓春明直接帶著自己班裡的同學退出,本就是自發組織的。根本沒什麼約束力,而且班裡的同學更是知道這裡面的道道。
根本沒費什麼力氣,一群人直接換了地方……
“班長,這些書籍是借給咱們班的同學,還要跟他們說好,別玩往外借,我可是花了好大力氣才弄回來的,這要是弄丟了可就沒有了!”
班長是個二十五歲的女生,韓春明真的很佩服她,在鄉下硬生生熬到連連二十多歲等來了高考。
不僅如此,還堅持學習,真是太不容易了!
這時候二十多歲別說在鄉下,就是在城裡那也是大齡剩女,頂得住流言蜚還能不忘初心,真的很厲害!
韓春明跟她聊過,不是愛慕,只是單純的佩服。
班長是這樣說的:“我一直相信咱們國家只是生病了,不是沒救了,只要我堅持,肯定會有回報的,我運氣好,我等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