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超華開門見山的指出了工作紕漏,造成了他部門員工小蔡,剛才的過激行為。“咱們都不要介意,我就事論事,說說事件的發生的真正原因,我們給課裡申報小蔡,應該按B類調薪,結果是C類,問題就出在趙班長的綜合整理時,發生了紕漏。”
“不可能吧,我核對了不下三遍。”趙海洋看著孫超華確定的眼神,有點不自信,“關於這點,如果趙班長有疑問,可以會後核對一下,我現在說這個不是追究誰的責任,這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們如何採取補救措施,挽回影響。”
“我已經代表部門以我個人名義,向小蔡表達了歉意,這是第一步,第二步我們要有解決的方案,答覆小蔡,讓其他員工覺得我們做事公平,有錯就改。”
“海洋,你的意見?”潘課長問。
趙海洋心裡有點想不通,這個平時合作很好的孫班長,這次咋這麼認真,不就一個員工嗎?大不了事後把她開掉算了,何必如此興師動眾,莫非現在也是四圈班長,跟自己平起平坐了,改了一向低調的態度,藉此樹立個人形象,開始跟自己競爭了。
“我覺得孫班長已經安撫過來,如果週一她再任性胡來,就開掉算了?”
“我不同意,”不等潘課長說話,孫超華首先表示反對。
孫超華看了看趙海洋,“趙班長,你以為我們生產進度的保證、質量的穩步提升靠什麼保障?”
“這不很簡單嗎?不就是你給課裡提議,我們一同搞的焊接/裝配調教作業標準書的檢查、考核激勵制度執行、員工士氣的激發嗎?”
“你說的這些我不能說不對,但這些都是外因的壓力、刺激,但沒有內因的自我激發是不行的,而這個內因,就是民意,即員工的意願。”
“這跟意願有什麼關係?”
“意願就是員工自發認可你、接受你領導的態度,如果因為小蔡一個案例,讓其他員工看到了,我們處事不公,沒有公平的天平可依,那誰還願意以後,自願接受我們的領導,心甘情願地隨我們管理的指揮棒而轉呢?”
“老孫說得很有道理,也是我們管理的精髓,管理本身,就是透過對人的因素分析,發現有利,規避不好的,而這些道理,他們未必懂得,但公平、公道是他們,分辨是非的標尺。”
“對不起,我的思想有點狹隘,我收回我的觀點,同意孫班長的意見。”
“但願你是從內心接受老孫的觀點,”潘課長說完,對趙海洋說,“現在觀點一致了,我們輕鬆一下,做個測試如何?”
“好,現在我和老孫,把你剛才的說法的內心意圖,每人都寫下來,供給參考,如果我們兩個人,說得意思大致相同,你趙海洋就應該知道,老孫的分析能力了,你願意一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