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說,那個人定然就是琦玉莊的大總管,化名段飛章的李實了。
這一切都跟李瑁預料的差不多。
但在此之前,卻是有一個小小的插曲,翁文林在皇城門口跟李琰見面之前,還曾跟一個小宮女擦肩而過。
便是這一次的擦肩而過,讓孟吉產生了懷疑。
首先,在那個時候,為何會有一個宮女從興慶殿的大門外路過?
其次,不過一個小小的宮女,為何在行禮之後,翁文林要親自去扶?
於是孟吉長了個心眼兒,多看了那宮女兩眼,竟然發現那宮女是劉華妃身邊的人。
這可就有意思了!
李瑁在得知這些訊息後,迅速便做出了推斷,所謂的翁文林轉投棣王門下,純粹就是一個假象,他現在真正的主子,應該是甄王或者儀王中的一個。
但這在李瑁看來,並不重要,不管翁文林現在跟了誰,又在幫誰,只要其目的是扳倒李林甫就行了。
至於將嫣兒的身世抖露出來這筆賬,大可在之後慢慢跟他算。
眼下的當務之急,是趕緊把李隆基攆去操心他身邊那些個“奸佞”的事情,自己好想辦法讓蘇曼莎能忽然之間變成一個天才,對那些道門古篆過目不忘。
李隆基聽了李瑁的話,便皺起了眉頭:“瑁兒可還記得當初朕當初在花萼相輝樓之巔說的那些話?”
當然記得,要不那番話,我會火急火燎的把那些炸彈一股腦兒全扔出去?
李瑁點了點頭:“記得,父皇說,大唐自立國一來,同室操戈,兄弟鬩牆的事情已經太多,父皇不希望今後再看到這樣的事情。”
“所以父皇才和兒臣定下以琦玉莊一案和李林甫為餌,將那些野心勃勃的人都引出來,然後一個一個解決的計策。”
李隆基便是一聲苦笑:“只是沒想到,魚沒釣到,卻是釣出了一群水鬼來啊。”
李瑁皺了皺眉:“父皇此言何意?”
“朕命人送來的卷宗你應該都看過了吧?呵呵,欺行霸市,草菅人命,侵田霸地,甚至連刺殺皇子的事情都敢幹……瑁兒,朕是萬萬沒想到,他們的膽子已經大到了這個地步啊。”
李隆基感慨萬千。
這能怪誰?
還不是怪你自己被這盛世迷了眼,自以為自己已經是千古一帝,不復往昔的勤政英明,重用奸臣,耳目蔽塞所至?
不過土地兼併這一項,倒是跟他關係不大,這是客觀規律,跳不出封建的框架,便不可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李瑁腦子裡想了一大堆,但嘴上卻是一個字也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