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此前看過的小說裡面,關於機器人跟人工智慧的描寫有很多,但大多不成體系,每個作者有每個作者自己的看法跟思路,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而在地球上,曾經有一本叫《我,機器人》的小說,系統的歸納了機器人三大定律,這1942年提出來的定律一直到現在都依然是科幻小說最高的準則之一,無數科幻作者或者科幻電影都是在這三大法則的約束下行文。
在這三大定律面世之後,科幻小說作家們寫出來的機器人如果不遵循三大定律,那就會被認為是不正統、離經叛道,讀者們都不會喜歡,是失敗之作。
其實這本小說算得上是一個短篇小說集,以三大法則為核心,故事的表面是機器人心理學家蘇珊·凱文接受記者採訪的故事,她講述了關於機器人的九個故事。
而這九個故事就是《我,機器人》裡面最重要的內容,看似獨立成篇的九個故事實際上同出一源,基本按照機器人發展歷程來進行,可以整合出一部機器人發展簡史。
《我,機器人》小說的作者艾薩克·阿西莫夫算得上是科幻小說裡面最具才華的人,他是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歷史上與儒勒·凡爾納、赫伯特·喬治·威爾士三人並稱為科幻歷史上的三巨頭,與另外的羅伯特、亞瑟·克拉克並列為科幻小說的三巨頭。
他一生寫出過五百多本小說,內容幾乎涉及了所有科學領域的科普作品,更有宏氣魄宏大、嚴密巧妙的科幻小說。
阿西莫夫最著名的作品有兩個系列,一個是機器人系列,另外則是基地系列,另外銀河帝國三部曲也非常有名。
一般來說,《我,機器人》這部短篇小說合集並不被歸納為機器人系列之類,寫在最前面的機器人三大定律被稱為現代機器人學的基石。
林翰要是把這樣一部小說寫出來的,科幻歷史永遠不會忘記他的貢獻!
想到這裡,他渾身的血液都已經沸騰起來,恨不得立即開始動筆,這三大定律幾乎成了機器人的一種標杆,甚至在小說裡面還會有三大定律的辯題,機器人自己對行為準則的修改會是另外的故事主線。
小說並不是直接照搬照抄,林翰想要注入屬於自己的東西在裡面,而且一些時代背景跟用語也需要有所變化,他此前看過《我,機器人》的英文原版跟中文譯本,覺得譯本在某些程度有所缺失。
林翰現在自己能動手完善這傳世之作,他必須要讓自己冷靜下來,用最真摯的態度來完成這部小說,希望這小說集能在自己手中發揚光大。
閉上眼睛認真回憶著小說,林翰覺得這本機器人發展簡史的故事其實讀起來很輕松,沒有一般科幻文的那種厚重感,可以說是最輕松的推理型科幻小說。
故事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不僅開創出機器人三大法則這個全新的科幻小說邏輯,更藉助機器人的反常狀態來顛覆自己提出的法則。
一邊是顛覆,另外一邊就是慢慢的破解,這九篇小故事裡的核心沖突都來自破解“機器人三大法則”的漏洞,這破解也是讀者跟小說主人公一起經歷的一場緊張而又風趣的科幻式推理。
融合了科幻和推理兩種型別小說特點的閱讀體驗,每個故事篇幅並不大,方便人們進行碎片化閱讀,但又不至於脫離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