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邁阿密一家書店的工作人員這樣寫道:“我的物理學只是來自於幾十年前的學校知識,加上從電視和科學叢書上面學到的現代東西。這點知識與其說能足夠評價這本書的科學真實性,不如說凸顯了我的無知。但既然這是一部科幻小說,我不需要專業知識就能享受本書。”
“很早就聽說過in的這本書,但本人不通外語,對於所有除開英文的小說都只能殘忍拒絕。我很感激《三體》的翻譯質量,這本書的英文讀起來不可思議的好,流暢得彷彿在閱讀想象中那中文原著一般。翻譯者在本書中插入了大量很有用的注腳,讓讀者可以瞭解本書涉及的歷史、人、地、事件。”
“如同本書的簡介,宇宙中的我們並非孤單。當然我們或許已經接受這個概念很久了,但在本作品當中,我們有了確定的物件——三體星人。簡介並沒有給出很多資訊,比如是如何確定外星人的純在或者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作者花了不可思議的篇幅來構架劇情走向的細節,甚至當我看完整本書之後,我依然沒發現外星人的蹤跡。”
“如果你對科學沒有什麼興趣,本書也許不適合你。如果你喜歡科學含量超標的科幻小說,你肯定會享受閱讀本書。而且,欣賞這本書不需要對科學有詳細瞭解,閱讀這本書花費的時間比我預期的時間要少得多。我很喜歡《三體》,肯定會購買後面兩本書。”
“當我閱讀完接近400頁的《三體》之後,我還想看。幸好網上新聞說新年時《三體》三部曲的另外兩部即將出版,但我不知道英語翻譯要等到什麼時候,請快一點好嗎?”
“我強烈推薦本書,這是三部曲的第一部,另外兩部尚未出版。如果你鐘愛優秀的科幻小說,你肯定會愛上這本書的,我保證!”
林翰的科幻小說優秀並不是什麼新聞,事實上他的之前的小說都還在熱賣之中,但《三體》好像跟前面其餘的書又不一樣,或許是等了這麼久期待值爆棚的原因吧。
毫無疑問,《三體》已經成為中國文化軟實力輸出的象徵,這部在國內保守贊譽的小說在海外並沒有水土不服,而是征服了一個又一個高傲的讀者。
美國《紐約客》網路版刊登了該雜志編輯兼撰稿人喬舒亞·羅斯曼對林翰以及他新書的推薦文章,這是大型媒體給出的第一條書評,許多人都在等候著。
喬舒亞·羅斯曼向來以毒舌聞名,他從來不害怕說出事情真相,一些當紅作家都曾經被他給批評過,但卻不得不承認這人說得有道理。
久而久之,他在書評界也算小有名氣,因此當他的文章發出來之後,立即引發了巨大討論。
在文章裡面,他給了林翰極高的評價,首次把林翰成為“中國的凡爾納”!
儒勒·凡爾納何許人也?
他可是大名鼎鼎的科幻小說之父,創作出許多科幻經典,他的小說翻譯數量超過莎士比亞,光是譯本就有接近五千種。法國政府還把2005年定為凡爾納年,以紀念這位科幻大師百年忌辰。
別的不說,他的小說在中國廣泛被傳播,成為青少年最喜歡的課外科普讀物。能被一個挑剔的人評價為中國的凡爾納,這不光是對林翰,就連對整個中國科幻界都有巨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