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三天時間裡,張曉辰獨自待在房間對類地行星的資料進行匯總,華瑾則是在一旁修煉或是自顧自的玩著手機遊戲。
資料庫裡記錄當年在已發現的170多顆行星中,只有5顆行星體積小於新發現的這顆行星。天文學家們在觀測此行星時使用了harps系統和智利北部天文觀測臺的天文望遠鏡。
歐洲天文學家們還解釋稱,本次發現的這顆行星在距離g1581紅矮星六百萬公里的區域內運轉,其表面溫度約為150c。作為比較,太陽系內距太陽最近的行星水星與太陽的距離為五千八百萬公里,它圍繞太陽旋轉一週需要88天。
2015年1月天文學家6日發表宣告稱,理論上講,他們又確定了3至4顆和地球大小几乎相同,並且處於“適居帶”godiockszone)的行星,這也就意味著上面有可能有液態水存在。
這些行星可能既不是氣態巨行星也沒有被冰雪覆蓋,而是和地球一樣的岩石行星。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最新得到的結果顯示,這些星球從它們的恆星所獲得的熱量與我們從太陽獲取的熱量差不多。
但這並不代表它們可以成為另一個地球。它們的大小和溫度或許與地球近似,但是這離一個舒適的環境還差得很遠。
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的天文學家吉列爾莫·托里斯介紹,以其中離地球最近的兩顆為例,假設它們擁有類似於地球的大氣層,那麼一顆行星的溫度要達到約60攝氏度,而另一顆則要保持在18攝氏度。托里斯稱,生命可能會透過進化適應這些溫度。但是它們分別在500光年和1100光年之外,而一光年就是億千米,這個距離對於地球來說太遙不可及了。
就觀測,太陽系附近3顆恆星,繪架座b星betapictoris)、天苑四epsion尋找類地行星的太空望遠鏡尋找類地行星的太空望遠鏡[2]eridani)和織女星vega)都有可能擁有類地行星的另一個太陽系。
自由飛行的干涉儀、即將發射的斯皮澤太空望遠鏡和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以及開普勒計劃中的行星探測太空望遠鏡,將可以對上千顆遙遠的恆星進行掃描,並在臨近太陽系的幾個恆星周圍發現僅比地球大幾倍的行星。不過這還不夠。
所有這些儀器,都是為類地行星搜尋器tpf)所做的準備,計劃中於2014年發射的tpfc和2018年發射的tpfi兩個類地行星搜尋器,兩者的結合將可以把哈勃望遠鏡所達到的解析度提高100倍,透過紅外和可見光波長範圍內的聯合觀測,將具有發現類地行星並探測行星大氣中化學成分的能力。如果tpf可以發現類地行星中的生命跡象,美國航空空航天局將在2020年以後申請更強勁的望遠鏡,以確認和拍攝行星的生命特徵。
在那遙遠的地方,我們能找到什麼?科羅拉多大學天體生物研究室首席科學家布魯斯·雅克斯基告訴《t望東方週刊》,要尋找一個可以支援類似地球生命類地行星,液態水或其他形式的液體是基本的條件,像碳、氫、氧、氮、硫、磷、鈣、鐵等物質,在任何有地質活動的行星上都很容易找到。另一個必要條件是化學不平衡,這種不平衡的存在,以及不斷恢復平衡的努力提供了新陳代謝必須的能量。
有的科學家稱,地球生物以碳為基礎,而以碳的同族元素矽為基礎的生命形式同樣有存在的可能。“鳳凰計劃“資深科學家塞斯·肖斯塔克認為,從矽的外層電子結構上看,確實具備了碳所特有的4個自由電子,但是矽的原子量大,矽氧共價鍵比較脆弱,無法像碳一樣聯合有機大分子,從而無法作為生命的基礎。
他說,生命是由組織、功能以及精確的複製所構成的,其核心是資訊的傳遞,也不能排除它根據電子的行為,形成其他形式化學機制的可能。
那麼外星人會不會像電影裡的一樣,長著綠色的面板、靠光合作用生存呢,塞斯說,利用面板的光合作用,外星人對能量的利用率只達到8即使是天天暴曬在陽光下,也不能滿足自身能量的需要,一天所需要的能量需要3周的時間來儲備。因此,外星人不可能靠光合作用生存,還是透過食用綠色植物來獲得能量更為直接有效。
一個包括法國等12國科學家在內的國際研究小組,在26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利用一種名為引力微透鏡的技術,探測到一顆新的類地行星,它是人類在太陽系外迄今發現的質量最小的類地行星。
在行星或恆星移動到另一個遙遠恆星前方時,前方天體有時會像“透鏡”一樣將後方的遙遠天體放大,使其在觀測者看來更為明亮,這就是所謂的“引力透鏡”效應。科學家近利用這種現象開發出新的探測未知行星的技術——引力微透鏡技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尋找與地球類似的行星是探索外星生命的重要課題。之前,科學家利用傳統探測行星技術,已經發現了170多顆類地行星,但由於技術的限制,當時發現的類地行星往往較大,其中最小的行星質量也大約是地球的7倍。
由法國天體物理學研究所的科學家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利用引力微透鏡技術,發現了一顆更小的行星。這顆行星名為oge2005bg390b,距地球2.8萬光年,質量大約是地球的5.5倍。
科學家說,新發現的行星圍繞一顆褐矮星執行,兩者間的距離大約是日地距離的2.6倍。但是,由於該褐矮星的輻射能量很低,因此行星表面的溫度大約只有零下220c,絕對不適合生命存在。
科學家希望,將來可以利用引力微透鏡技術,探測到更多質量較小的類地行星。
——可能有水溫度也適宜人類居住。
由11名歐洲天文學家組成的觀測小組第一次在太陽系外發現了一顆可能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這顆行星具有和地球類似的溫度。科學家形容此次發現是“搜尋宇宙中生命”的一大步。
位於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發現了這顆行星。這顆行星的大小合適,可能有液態的水。從銀河的概念上來看,它距離地球相對較近,有12萬億英里遠。不過行星圍繞的恆星是一顆“紅矮星”,比太陽要小、暗以及冷很多。
這顆新發現的行星還有很多未知的地方,儘管如此,這是第一次有太陽系外的行星符合天文學家對適合人類居住行星的要求:大小相對類似地球,溫度允許液態水的存在。
如果能發現地球人類在太空可能的盟友,張曉辰覺得這不失為一種偉大的重逢。
喜歡星輪之逆天小道士請大家收藏:()星輪之逆天小道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