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的天體生物學家,虛擬行星實驗室負責人維克利·邁德爾斯稱,“我們在研究過程中採取了跨學科的技術,整個研究活動包括了行星科學、生物學和氣象學在內的許多個學科,這些跨學科的技術使得我們的研究活動意義更加重大。同時,這項研究活動也為我們探測太陽系外的類地行星光譜提供了許多可靠的依據。
因為在行星成長的過程中的某些特殊時期,它會透過向外界發出的光線透露出許多的資訊,如在這個行星上是否存在水或者是否存在生命等,而這些資訊正是我們探索類地行星時所必需的。”
邁德爾斯是第一個把生物學與行星學結合起來研究的科學家,她表示單一的透過行星學、生物學或者氣象學是無法構造出這樣一個模型的,必須要進行跨學科的合作才能在這個方面取得突破。
克里昂解釋稱,“這一點證實了光譜中光子的數量對於我們尋找類地行星是非常重要的。照射到地球上的太陽光線中的粒子大部分是紅色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地球上的植物都是綠色的原因。在地球上,植物吸引藍色光線和紅色光線,吸引這兩種光線中所蘊含的能量可以滿足植物的生長需要,故不需要再吸引其它的光線了。因此,植物的顏色反應為綠色。”
太陽系外的類地行星也有可能圍繞著與個與太陽類似的行星旋轉,其周圍也有可能擁有與地球類似的大氣層,那麼這顆行星上就有可能出現植物,這些植物也可以吸收紅色光線、藍色光線和綠色光線的能量,但這些植物的顏色卻不一定會反應為綠色。因為在它吸收的光線當中,紅色光線不一定是最多的,如果其它的光線佔到大多數,那麼植物就會呈現出其它的顏色,如黃色或者紅色。
影響植物顏色的可能還有其它一些因素,如臭氧層、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氣以及恆星射線與行星大氣發生的化學反應等。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邁德爾斯表示,“我們在構建這個類地行星模型時已經考慮到了這些因素,而且我們還發現在類地行星上空也有一層類似於臭氧層的物質可以有效抵禦強烈的紫外線,保護行星上的生命。
類地行星在地下幾英尺到幾十英尺的地區應該存在著水,它們所在的行星星系中的恆星的溫度應當比太陽低一些,但仍然可以滿足光合作用的需要。總而言之,我們構建的這個模型是尋找類地行星甚至其上生命的一個有力的武器。”
天文學家們曾經認為太陽系外的類地行星數量很少,但是隨著宇宙探測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新型太空望遠鏡的研製,他們們發現了越來越多的與木星體積相仿的行星。所以有理由相信在宇宙中存在著許多的類地行星。
邁德爾斯稱,“我們也許發現不了一個與地球一樣的行星,但是在這些類地行星上可能廣泛存在著細菌生命。如果我們能夠發現一個類地行星上有適合生命形成的環境,那麼我們就應當認為在這個行星上可能存在著生命。”
美國航天局12月5日宣佈,科學家們利用“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在距地球約600光年的一個恆星系統中發現了一顆新的宜居行星,它也是迄今發現的最小且最適於表面存在液態水的行星。這顆行星代號為“開普勒-22b”,半徑約為地球半徑的2.4倍,位於恆星系統“宜居帶”的正中,主要成分尚不清楚,繞恆星執行的週期約為290個地球日。
這顆名叫開普勒186f的行星圍繞一個恆星執行,距地球500光年,跟地球差不多大。就像天文學家解釋的,它圍繞它的恆星執行,距離正好可以使行星表面有液態水。人們知道,這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
但是美國航空航天局行星科學家昆塔納透過網路電話說,它與地球並不完全相同。美國航空航天局行星科學家昆塔納說:“它更像是地球的表兄妹,而不是孿生兄妹。它與地球有共同特徵,但是它們的母恆星是非常不一樣的。”
開普勒186f圍繞的恆星比太陽小,溫度比太陽低。
那年,天文學家在科學雜誌上寫道,與之前發現的數百顆星球的大多數相比,這顆行星與地球更相似。
喜歡星輪之逆天小道士請大家收藏:()星輪之逆天小道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