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67章 背鍋 (2 / 2)

為了得出這個結論,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新的方法來估算銀河系質量,來自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andreaskupper負責本項研究。研究小組認為可以透過斯隆數字巡天觀測到由於銀河系質量所導致的波動現象,利用哥倫比亞大學的超級計算機模擬出多少質量能夠誘發如此規模的波動。

當然其中還要考慮銀河系的自轉速度、不同球狀星團的位置等,這些因素對波動的產生有著一定的影響。透過這種方式並結合銀河系大約12萬光年的直徑,科學家計算出銀河系的質量為2100億倍太陽質量。

這個數字雖然是截止2015年較為精確的值,但仍然存在不確定性,偏差可能達到20左右,比之前銀河系的質量估計值偏差要小很多。

早前的資料認為銀河系的質量是太陽的7500億倍,甚至一度達到1萬億倍,誤差率達到100,幾乎無法確定銀河系的具體質量。雖然我們對銀河系的質量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但科學家認為這個值仍然不太準確,因為銀河系的直徑還無法確定。

計算使用了12萬光年的值,但有研究顯示銀河系的真實直徑可能達到180萬光年,部分物質與仙女座星系發生了重疊。

在銀河系附近還有大量的暗物質無法觀測,大多數恆星聚集在4萬光年的半徑內,之外幾乎完全是由暗物質統治,因此銀河系內還有許多無法觀測到的暗物質質量。科學家正在使用斯隆數字巡天,以便對銀河系內的恆星進行更加精確定位。

銀河系的大小在宇宙中應當屬於中流水平,不會太“重”也不會太“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一切就跟張曉辰當初預想的那樣,平淡中透著歷史的厚重感,彷彿一切都發生在昨天。

時間的流逝中,孫悟空慢慢把探索地外生命的一些事情也告訴了華楓,儘管這似乎對眼前的事沒有什麼影響,但華楓自從確定了他的身份也就不再懷疑孫悟空的目的。他相信,齊天大聖是不會害自己的。

天文學家最近發現核糖核酸rna)的一種基本成分漂浮在銀河系一大片恆星形成區域的炙熱而緊密的核中。這些分子有可能在行星上形成與生命有關的物質,也就意味著宇宙中的許多角落其實已經撒滿了生命進化的種子。

關於存在的兩個最大問題——我們是孤獨的嗎?我們為什麼出現在地球上?——至今依然沒有答案。各種線索紛至沓來,然而卻總讓人有隔靴搔癢的感覺。在過去的10年裡,天文學家在隕星、甚至在太空中發現了有機分子。但是在圍繞新恆星運轉的塵埃和氣體雲中並沒有找到這些物質,而那裡正是可能產生行星的地方。

如今,一項新的發現讓天文學家看到了更多的希望。利用法國的iran射電蝶形衛星天線陣列,由歐洲天文學家組成的一個研究小組在距離地球約光年的名為g31.41+0.31的恆星形成區域中發現了乙二醇醛——一種構成核糖的單糖,而核糖恰好是rna的組成部分。這些乙二醇醛位於由塵埃和氣體形成的凝結盤的核心中。研究人員認為,新發現的糖分子顯然是由一氧化碳分子和塵埃微粒之間的簡單反應形成的。

這一發現對於解釋有關存在的兩個問題具有重要意義。首先,g31.41+0.31遠離銀河系的輻射中心,因此一旦任何生物學過程在這裡起步,它們便有可能繼續發展下去。其次,參與該項研究的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天體物理學家serenaviti表示,g31.41+0.31雲團中豐富的乙二醇醛意味著這種分子“普遍存在於形成恆星的區域”。這也就暗示著無論恆星和行星在哪裡形成,有機分子的基本成分便也會在那裡聚集。

或許如此,但德國波恩市馬普學會射電天文學研究所的射電天文學家karenten認為,我們還要走很長的路才能夠發現生命的形成過程。他解釋或,以人類生活的地球為例,“我們並不清楚到底有多少複雜的星際分子在地球最初形成的動盪過程中倖存下來”。

喜歡星輪之逆天小道士請大家收藏:()星輪之逆天小道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