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武俠修真>好運來了接不住> 第488章 裝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88章 裝裱 (2 / 3)

汪澤源卻頗有深意地看了我一眼,說:“我拿不定主意,所以把老黃和老胡留下來。你們兩個看看,先不說這字,這紙應該是東晉的麻黃紙,工藝落後於唐朝,卻又比東漢的麻紙更勝一籌。若不是我曾經專門趕赴蜀都研究過麻紙工藝,根本看不出這麻黃紙跟唐朝的區別。至於這字,還要等他們兩位看過再說。”

王羲之恰恰是東晉時期的人。

汪澤源說著,先把《平安帖》遞給黃良易。

黃良易開啟一看,愣住了!

黃良易精研行書多年,閱遍名家行書,甚至多次去寶島故宮博物院去觀看過那幅至今有爭議的王羲之墨寶《快雪時晴帖》。

現在書法界收藏界的統一看法是,王羲之的真跡早就全部失傳,最珍貴的應該是唐朝人看過王羲之的真跡,然後進行臨摹的摹本,而且就算是摹本非真跡,也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黃良易幾乎閱遍現存的王羲之書法摹本,但從來沒有像這次一樣震驚。

“這、這種境界的書法,是誰臨摹的?就算書聖親自指點,也不可能寫成這樣。楊大師別看我說你是小書聖,但你的筆勢、字韻、結構和意趣,更像是這幅字的學生。我去過寶島的故宮博物院,看過那副所謂的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真跡,遠不能跟這幅字比!”黃良易很想繼續說下去,但卻不能說,因為這裡面牽扯太大,書聖真跡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說出口的。

汪澤源對胡年說:“老胡,你看看這紙張是不是東晉的?”

胡年接過《平安帖》,用放大鏡仔細觀察,看完後,嘆息說:“不用猜了,這字就算不是王羲之的,也是和他不相上下之人的作品。你們不覺得,這幅字有一種奇特的魔力嗎?連我這個書法造詣不如你們兩個人的,都從中感受到一種文字的至美。這才是真正的雲章,真正的天之軌跡。”

黃良易點頭說:“能讓我生出膜拜的衝動,沒必要懷疑什麼了。”

我沒有懷疑三個人的話,任何人在自己的行業內達到巔峰後,如果發現有人站在更高的境界,會比任何人都能更快地發覺對方的與眾不同,那不是經驗,而是深人骨髓的本能!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更何況,這字帖的才氣太重了,連我這個對書法基本一竅不通的人,一看到這麼濃烈的才氣,馬上聯想到王羲之的真跡。

汪澤源點頭說:“這件事情干係太大,你們兩個一定要慎言。至於小楊你之前說的平安三帖,應該是聽人誤傳。所謂的平安三帖,是指《平安帖》《何如帖》和《奉橘帖》的三幅摹本合裱在一起,不是說王羲之親手寫的三幅字帖是寫在一起。你當時那麼說,我以為你是指後人把三幅摹本放在一起,和灣北故宮博物院的一樣,所以沒有質疑,但看了這幅字才明白。”

我愣了一下,我是聽別人說的導致理解錯了,心想難道自己收藏大師之名要暴露。

黃良易笑著說:“原來楊大師也有盲點,我年輕的時候,可鬧出過不少笑話。這樣就好,要不我一定會懷疑你是幹年老妖精變的,連唐伯虎和文徵明合作的畫都看得那麼明晰,還有什麼不能的?”

我立刻說:“我學藝不精,讓三位大師見笑了。”

胡年卻笑道:“這不算什麼,我們當年剛開始收藏的時候,可沒少交學費。你問問老汪,當年他收了多少贗品還沾沾自喜?結果被汪伯伯一一指出,打碎撕毀。後來老汪學乖了,不再貪大求全,而是專精字畫收藏,對瓷器也略有涉獵但不碰高價的,至於三樓的其他東西,都是汪爺爺和汪伯伯兩個人的藏品,他平時都不敢動。”

“胡大師說的是。”我心想聽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稱呼別人伯伯爺爺,實在怪異。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