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每隔數百年,就會出現一位文宗,是儒教其他幾個文宗家族無法媲美的。
因為天下的大儒,只要想看孔聖的手書,就要和孔家在外行走的大儒,辯論一番。
自然而然,在眾多的交流中,孔家的大儒進步最快。
而且孔聖給孔家留下的底蘊,也是遠超其他家族。
“不知閣下姓名?”孔穎達走到孔子的面前,非常恭敬道。
因為在他的感知中,孔子周身的文氣,已經渾圓如意。
這是大儒已經達到圓滿之境的標誌,這個看起來比他年紀還小的大儒,已經半隻腳跨入文宗。
一旦形成自己的學說,那麼就可以正式跨入文宗之境。
達者為先,從這位半步文宗的身上,孔穎達感覺自己都夠學到很多東西。
儒家的修煉,可以說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
只有三個境界,大儒、文宗、文聖。
與其說三個境界,倒不如說,只有兩個境界。
因為最後一個文聖的境界,只有孔子一人達到。
而在大儒之前,無論體內的文氣多少,自己都感覺不出來。
也就是說一個普普通通的書生,辛辛苦苦讀書數十年,除非達到大儒的境界,否則根本無法感知體內的文氣。
大儒還沒有超出一個普通人的範疇,雖然可以喝退鬼神,甚至一些雞鳴狗盜之輩,在他們的面前,會心神奔潰。
但是仍然是肉體凡胎。
而一旦達到文宗,這時候他們已經可以禦空而行,周身有文氣隨行,甚至可以引動浩然長河。
無論什麼妖魔鬼怪,只有心中有缺,就難逃浩然長河的洗禮。
“孔丘!”
孔子淡淡說道,但是整個長安城的文氣,都隱隱在顫抖。
“這位先生,你能不能再說一遍你的姓名,我沒有聽清楚。”唐高祖李淵眼神有些呆滯,難道自己的年齡太大,眼花耳聾,沒有聽清楚。
不過所有的人,都聽出唐高祖李淵聲音中的顫抖。
因為太難以置信,他不敢相信。
眼前的大儒,竟然和孔聖一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