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孔子身上不捨得的移開目光,唐高祖李淵目光轉而向孔子身旁的其他大儒。
因為唐高祖李淵知道孔子這位未來的文宗,在朝廷上任職的可能性,幾乎微乎其微。
甚至都不可能居住在長安。
唐高祖李淵只能祈求孔子能接受大唐的冊封,他就心滿意足了。
至於其他八位大儒,只要留下一兩位大儒,他唐高祖李淵就是天下有名的聖君。
誰敢反他,就會被天下的讀書人,視為逆賊。
一個沒有任何讀書人幫助的造反,根本就是一場玩鬧。
“請問先生的姓名?”唐高祖李淵一臉鄭重的走到荀子的面前詢問道。
“荀況!”荀子平淡道。
那些還沒有從孔丘這個名字震驚中,回過神的文武大臣,驚得連連後退。
再也沒有堅持住,渾身酸軟的坐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這些文武大臣實在害怕,害怕自己被驚訝的癱倒在地。
一個孔丘還不行,現在又出來一個荀況。
荀況可是荀子。
文宗中最頂尖的儒家先賢之一,觸控到聖位的存在。
從其教授的兩個弟子,成為法家,就可以看出荀子已經自成一派。
眼前自稱荀況的大儒,成為文宗的可能性,足足高達九成九。
在這一刻,所有文武大臣的心中,都在吶喊,難道文道盛世真的要降臨了嗎?
甚至唐高祖李淵,心中也有這個想法。
不然為什麼突然出現這麼多大儒,甚至還有兩人成為文宗的可能性,幾乎只要不死,已成定局。
難道天下要出現第二位人族聖人不成?
在孔子時代,文宗多如牛毛,大儒才能出門遊覽天下。
難道又要重現百宗奪聖的局面不成?
不過很快所有的文武大臣都搖了搖頭,太難了。
除非有十位文宗同時出世,才有可能呈現那種局面。
唐高祖李淵深深吸了一口氣,向著顏回望去,“這位先生,不知你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