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讓仁政之風吹遍魔界,常常隻身一人走訪魔界各處,所到之處,凡有亂象,不久後皆會平息,仁政之風便如此這般,不僅在繁華之地盛行,也吹到了苦寒的塞外邊疆之地。
總之,在他的努力之下,魔界各地皆呈現一片欣欣向榮之景,魔帝的名號在魔界已經到達了婦孺皆知的地步。
所以,當魔帝命人張貼告示,詔告天下,天魔兩界將要和平的時候,不少魔界百姓,猶其是邊境的百姓,對此都是深信不疑的,有的甚至開始幻想兩界和平之後,所會呈現出和樂之景。
暗探站在兩界的分界線處,那是左看一看天界的百姓,右瞧一瞧魔界的民眾,一頭霧水。
他就不明白了,雖說兩界的對民政策大相徑庭,但也應該有一定共通之處,更何況此處便是兩界的交界地帶,一馬平川,距離雙方最近的城池也不過百餘裡。
中間除了塊不知存在了多少年月的界碑外,連條分界河都沒有,你們是如何做到,同處一地,兩族言論如此的分裂?
就在暗探要想破腦袋的時候,天界方向,視野的盡頭處,一抹赤色飄在空中,並且在不斷地往前而來。
不僅是他,連同其它各界的暗探也都注意到了那一抹迎面而來的赤色。
於是一眾暗探皆紛紛用靈識向著那赤色的所在方向探去,然而還未探清是何物,就感受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強大靈力波動,讓他們都被迫停止了靈識的使用。
與此同時,魔界方向,黑旗迎風而立,正不疾不徐地往昭告臺而來。
赤旗與黑旗的同時出現,讓兩界的邊境百姓有幾分不知所措。
緊接著,在天界方向的視野盡頭,近百位披甲帶刀的天兵,分成兩列,步伐整齊劃一地向昭告臺來,還邊走邊將邊境百姓擋至兩旁,從而讓中間空出一條大道出來。
另一邊的魔界,亦是如此。
兩列天兵與兩列魔兵,皆面對面站立,並神情嚴肅莊重,似乎是在迎接某位大人物的到來。
正當眾人疑惑的時候,赤旗與黑旗終於露出了原貌。
赤旗上寫的是一個“天”字,而黑旗上則寫著一個“魔”字。
是天旗與魔旗。
旗幟無論在何處都是權力與地位的象徵,旗幟的顏色與上面的字,更是代表了地位的高低。
天界的百姓十分清楚,敢將“天”字寫在旗幟上,並且敢如此招搖地舉著,那必定只有可能是天都裡的大人物了,而且還是身份不一般的大人物。
魔界的百姓也明白旗幟所代表的含意,只不過讓他們感到驚訝的是,這旗幟上竟明晃晃地寫著一個“魔”字,要知道這一個“魔”字可就代表了整個魔界。
在魔界子民的傳統觀念裡,唯有當初的魔界締造者、隕落於百萬年前的魔主,才有資格代表整個魔界,哪怕是已經成名三萬餘年的魔尊玹明,至今也不敢越這個界。
而如今寫著“魔”字的旗幟正隨風飄揚於空中,迎風招展,好不威風。
敢有這個膽量越界的,恐怕只有如今坐鎮於南山之巔上面的那位了。
上空飄揚的是旗幟,下方則是浩浩蕩蕩的隊伍。
赤旗的下方,是一輛華麗大氣的宮車,宮車頂部的四角是四隻栩栩如生的玉鳳凰,華蓋的頂部則站著一隻昂首挺胸的玉麒麟,車窗和車門上掛著的則是用上成的翡翠製作而成的珠玉簾子。
應龍、赤龍、璟龍,三龍同拉一輛宮車,足矣看得出這裡頭坐著的主人的身份與地位,是多麼的顯赫與高貴。
以三龍同拉的宮車為中心,天旗的下方還有十幾位天界的皇子,天道十二官的十二位宮主,數十位星君,同時後面還跟著大小天神上百位。
其人數之多,其氣勢之壯,都是這些祖祖輩輩都居住在邊境地區的天界百姓,從未見過的大場面。
對面面對天界隊伍的氣勢如虹,魔界這邊似乎也不甘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