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鬧!”劉太後再次怒斥劉嵐徹,“你還是八歲孩童嗎?瘋了嗎?”
“太後娘娘,臣……”劉嵐徹被罵得狗血淋頭,丟盡顏面。
“太後娘娘,大將軍把朝廷重臣押到清元殿,逼迫他們對陛下言明心意,支援太後娘娘繼續攝政,兩三年後再商議陛下親政一事。”燕南錚又道,補了一刀。
她氣得險些打去一巴掌,恨鐵不成鋼道:“哀家怎麼會有你這樣的弟弟?”她朝所有大臣,鄭重道,“諸位愛卿的奏章哀家都看了,也想了數日。諸位說得對,陛下已經十九,到了親政的年紀,哀家應該放手讓陛下歷練。哀家退居後宮,就辛苦諸位愛卿費心輔佐陛下,不要讓諸國小看了咱大燕國。”
慕容文暄心裡歡喜,母後親口說了,讓他親政,太好了!
眾臣驚喜地齊聲道:“太後娘娘聖明。”
燕南錚無悲無喜,好似早已料到這個結果。
只有一人不開心,那就是劉嵐徹。他沒說什麼,反正說多錯多。
蘭卿曉提著的心落回原處,不用兵戎相見、血流成河就得到圓滿解決,這是最好的。劉太後的決定有點出乎意料,是不得已而為之還是本意如此,只有她自己知道。只是她這樣做,在朝廷重臣面前表現了廣闊的胸襟與霸氣的氣度,無可挑剔。
進,不讓須眉功在社稷;退,留下一個寬仁溫厚的形象。
燕南錚屈身一禮,“多謝太後娘娘成全陛下的壯志雄心。陛下還年輕,必定有做得不夠好的地方,還請太後娘娘不吝教導陛下,給陛下熟悉政務、歷練成長的時間。”
“那是自然。燕王為了陛下親政一事費心周旋,日後也要盡心盡力輔佐陛下,讓陛下少走一些彎路才是。”劉太後深深地笑,語意雙關。
“陛下聰慧,承襲了太後娘娘與先帝的頭腦,必定會把政務打理得井井有條,不讓太後娘娘失望。”
“燕王也不要讓哀家失望才好。”
慕容文暄見他們都在笑,卻笑得很假,像笑面虎,令人心驚膽戰。
劉太後一揮大袖,爽朗道:“時辰不早了,哀家派人護送諸位愛卿出宮。”
眾臣齊聲道:“謝太後娘娘。”
之後,侍衛散開,大臣們循序離開清元殿,前頭自有劉太後的人送他們。
慕容文暄恭敬道:“母後,兒臣親政後必定勤勉政事,不辜負母後的期望。政務上若有不明白之處,兒臣向母後請教,還望母後不吝教導。”
“陛下,你長大了,親政後要穩重一些,凡事三思而後行,多向你九皇叔請教。哀家能教的,自然會教你。”劉太後慈和地囑咐。
“是,兒臣銘記於心。”
“好了,哀家回去了。”
“恭送母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