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永遠對家鄉有一種依戀的情節,這種心情只有在外面飄泊過的遊子才懂得,陳貴和李氏都是過來人,所以很容易因為陳錦鯤的調子所感染,再加上今天是中秋節,一時間觸景生情。
可這卻不是陳錦鯤的本意,“爹,娘,我只不過是唱了一首家鄉的調調而已,用得著這麼感傷嗎?出來的日子怎麼不比家鄉好?要是還在家鄉的山溝溝裡,你能夠在京都住上這樣大的宅子,吃上這樣的月餅,還有這麼多的人伺候著嗎?”
陳錦鯤這樣一說,倒讓兩位老人的心情好了許多,人總要學會向前看,家鄉過得再自在,總沒有住在天子腳下的機會多。
“阿瑜,我可唱完了,這下看你的。”陳錦鯤的話讓大家又把注意力放在阿瑜的身上。
阿瑜笑了笑,對著陳錦鯤說:“唱就唱,你以為家裡只有你會唱歌?”
阿瑜在這個世界裡沒有學過什麼歌,腦海中對歌曲的印象都是來自於上一個世界的,反正那些歌曲也沒有幾個人聽過,唱對唱錯唱走音也沒有人會知道,索性隨便挑一首糊弄過去。
她想了一想,就唱了一首曾經的流行歌曲,作詞的還是古代的一位名人呢。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惟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