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黃河鬼棺事件> 第八章 鬼子進村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章 鬼子進村 (1 / 4)

<!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二天,我們換上比較樸素的衣服,坐了四個小時的火車先到達了臨河,臨河縣發展的還可以,樓上樓下,電燈電話,但是,相比太原,感覺就天差地別。

少爺這次跟我下來,他有兩個目的,一個是想我幫他收點東西,一個是想學點東西,隨便的。王全勝的寶貝,能從我這邊讓幾個過來,好給他做個開門紅生意。一路上和我說個不停,我給他煩不住,就和他說現在別問了,到時候收東西的時候自然會教你。

來到臨河後,少爺問我縣城裡有沒有東西可以收,我對他說,不用浪費這力氣了,雖然臨河縣附近自古就多古墓,每年黃河泛濫,幾乎都能沖出來一兩座,但是到底是縣城裡的人,附近城郊的村民都有古董買賣的意識,所以這裡的價格不便宜,除非是看中特別好的東西,不然也沒人願意來這裡收。咱們來到這裡,買是不用了,但是可以去逛逛,讓你熟悉熟悉業務。

於是我們在臨河待了一天,我象徵性的帶少爺去郊區走了一趟,東看看,西敲敲,和他胡扯了上下五千年,也算是還他一路上的開銷。

奇怪的是,王全勝寫在火車票後面的電話號碼,我打了很多次,一直沒人接,期間抽空我就到當地的郵局問了那電話號碼有什麼問題,犧牲了一包紅塔山後,一老郵遞員告訴我們,這號碼,6字開頭,不是縣城裡的,是臨河縣貼著黃河邊上的一個小鎮,叫東華山的地方。

我心說,原來他是在東華山,那沒接電話,可能有別的原因。於是便告訴少爺,咱們該去的正經地方開張買賣了。

去東華山沒有火車,只有小面的,人多手雜,我身上那西漢青銅價值不菲,在這車子上了不是很妥當,就在郵局先寄走了,只有那青銅片沒有什麼價值,我怕寄過去給人弄丟了,於是找了個廁所把這東西包到肚子上,才開的車。

汽車在山路上急馳,顛簸的厲害,小面的裡面的空間本來就不大,現在塞了連司機在內的17個人,加上一大堆的行李,空氣顯得特別混濁。

路途遙遠,我頭靠在窗上,看著外面的黃土高坡,想找一些風景,但是這一帶每年都被黃河水沖刷,風化的十分嚴重,很多山川都已經嚴重塌方,而黃河水沖去表土後,植被無法生長,惡性迴圈,年複一年,最後只剩下稀疏的樹木,溝壑橫生的大地,景色十分單調。

少爺一路上十分興奮,扯東扯西,和四周的人閑聊,打聽東華山的事情。

一路上同行的,有兩個去東華山買貨物的商人,一胖一瘦,兩個人都很會聊,他們告訴我們,東華山地處偏僻,但是特産一種中藥,傳說是當地少數民族的藥方,對於羊癇風有很好的抑制效果,但是這種草藥每年只産一個季節,所以很珍貴,他們每年都來買一次。

還有三個人是大學裡一個教授和兩個學生,據說學的民俗,他們大學裡出了課題,他們就到民間來收集素材了,少爺認為這樣就是公費旅遊,很是羨慕,我告訴他,做課題很辛苦的,特別是他們這一種,經費和少,有時候都要自己帖,幹什麼還要個人興趣,不然,誰喜歡到這窮鄉僻壤來。

幾個人聽說我們是古董商人,也對我們很感興趣,少爺很會侃,說得他們一愣一愣,於是就約好結伴同行,讓他們看看我們收古董的過程,我一開始不同意,後來一想跟著這些個人,可能行動會比較方便,而且其中一個叫王若男的女學生非常漂亮,眼睛一眨,很難拒絕她的要求。

另外,都是小學生,去縣裡讀書,一個月才回家一次,其他時候都住在學校裡,這跟我以前讀書的時候一樣,所以看著頗有懷唸的感覺。

小麵包經過6個小時的山路顛簸,我們終於開進了東華鎮的範圍,一路上很多的山坡上,我們都看到了零星幾戶人家的矮石房,我知道在偏遠的山區,有時候這幾戶房子,就是一個村子了。

開過了幾道破爛的牌坊門,後面出現了很多的吊腳樓用很長的木頭柱子懸空在峭壁上樓房),一邊已經可以遠遠地看到黃河的一角了。幾個大學生可能沒看到過這種風景,不停的拍照,弄的那些小學生很好奇。

司機告訴我們,東華鎮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鎮,大概是西漢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全鎮不到二百戶的人口,只有兩條大街,大部分的建築還是明清時期的瓦房,整個鎮依山而建,青石扳子的路,到處可見古老的祠堂和筒樓,看上去十分的古色古香,因為交通不便利的關系,鎮裡到前年才通上電燈電話,但是還有很多人家全部都靠著煤油燈過日子。

我心說這是個好訊息,既然如此,這有電話的地方不多,打聽起來也方便。

那個時候,在山區,電話這種奢侈的東西基本上集中在政府機關、旅館和大型的工廠裡,還有就是郵電局,我想著那南爬子外甥也不可能自愛政府機關裡窩著,這裡也不會有大工廠,那基本上就是旅館和郵電局了。

車子到了鎮口,就不進去了,因為實在是不好調頭,我們把自己的行李搬下車,那兩個草藥商人看我們人生地不熟,就讓我們跟著走,反正他們也要找地方落腳。我連忙道謝,跟著他們就走進了鎮子。少爺還學習雷鋒好榜樣,幫那個老教授拎東西。

鎮上的人大多數都是靠打撈黃河泥沙為主,穿著和解放前幾乎沒有兩樣,平時小鎮安靜祥和,很少有陌生人光顧,我們的到來,使得這裡的人們都覺得詫異,很多人都在路上對我們投以奇怪的目光,甚至有個幾歲大的小孩子跟在我們後面,一如我們在北京街頭繞著洋人一樣。

這裡沒有酒店也沒有賓館,走了一段,看到一政府招待所,和這地方一比,我在南宮邊上住的那地方就是希爾頓大酒店了。

藥商說,這裡本來是當地地主的木結構小筒子樓,是這裡唯一使用了磚頭的建築,“文革”的時候地主給搞死了,就空了出來。

這筒子樓一直給鎮裡放雜物,三年前,有一外地打工的人賺了錢回來,給承包了,做了招待所,因為全鎮就一家,雖然破爛,但是生意還行,你不睡這裡,就得睡大街。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