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年效果顯著,第二年效果平平,第三年……
他會說:“繼續這麼鍛煉,已經沒有效果了……”
倘若這個時候,將大自然給予他的限制解除,那麼他繼續如此鍛煉下去,每一次都會有所收獲。
他有點多努力,效果就有多顯著,他付出的時間與汗水,都會等值轉化為收獲。
如果天天都有收獲,身體素質每一次鍛煉都會更強,那麼……他總有一天會把自己練成神!
當然,那是在有足夠壽命的前提下。
“不過這樣,前期是不是太慢了?”
白歌不斷思索著,同時讓鈴鐺為自己輔助設定,完善細節。
“光去掉頂點還不夠,那樣我必須花大量的時間才可能變強。”
“假設我十年才能練到人體極限,那麼豈不是練一輩子,都不如我直接強化百倍力量?”
白歌想要一個成長特性,但不想要一個這麼慢的成長特性。
“有了!”
“讓效率與基礎無關,百分百鍛煉效果所需的運動量,不隨著我身體素質的增強而變大。”
“以我現在的鍛煉效果為基準,將其鎖定,我第一次鍛煉的效率有多大,未來的效率就有多大,不會因為我的基礎素質太強,而效果減少。”
“也就是無論我有多強,每一次鍛煉都會強行有第一次鍛煉時的效率。”
白歌在這裡,設定了一種異常效率。
效率不是效果,它是一個比值。基礎值乘以效率等於效果。本來鍛煉的效率,會隨著人體的強度而減少,但白歌打算直接剔除掉這一關系。
打一個簡單的比喻。
白歌現在進行一次高強度鍛煉,因為他現在很弱,所以效果會很好。假設舉一百次啞鈴,可以增加一公斤的臂力。
那麼他一天舉三萬次啞鈴,可以增加三百公斤的臂力。
每天堅持,一年下來,就可以舉一千零九十五萬次啞鈴,能增加十萬九千五百公斤臂力。
這顯然相當離譜和失真。
不過是個例子而已,但白歌,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他要的是,不管自己未來有多強大,永遠都會如同第一次弱小時鍛煉的效果那樣大。
這會導致一種什麼樣的情況?
白歌普通人時,跑步十公裡後效果這麼大。那白歌超人時,跑步十公裡後效果還是那麼大!
當白歌一拳能打爆一座島嶼時,跑步十公裡的效果,依舊是那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