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要過年了,定製烤全羊的人家更多了,蘇春林必須回去幹活了。
送走蘇春林兩口子後,蘇苔也沒閒著,她之前允諾村民的粘糕還沒做,粘糕這玩意兒原料就是糯米,琅琊國不產糯米,她是在土時空種了稻子後才種了兩次糯米,家裡吃得不多,全都儲存在地窖裡。
粘糕的口味很多,且不同地方做法不同。
他們家條件有限,蘇苔打算做最原始的粘糕。
將糯米浸泡一晚,第二天上鍋蒸熟,再打成粘糕,備上紅豆陷、綠豆餡、花生芝麻餡、紅糖漿餡,再來一種草莓醬和原味的。
正好湊成六種口味。
包好餡的粘糕外面裹一層糖粉,甜而不粘,綿綿軟軟,糯糯嘰嘰,看著就誘人。
東西做好後,蘇苔用油紙分裝,一包裡面十二個,一種口味各兩個,挨家挨戶送。
村民嘗過後皆驚歎不已,還有人上門找蘇苔,說要花錢買。
蘇苔沒想做這門生意,倒是徐氏婆媳三人閒得很,鼓動她接活,她們過來幫忙。
蘇苔為了讓他們打發時間,答應了。
於是沈逸每天多了一件事,就是不停地打糯米。
蘇苔壓根沒想到,不過是閒著打發時間弄的小吃食竟然那麼受歡迎,到除夕下午,徐氏過來跟她結賬,她才發現竟然賺了七八十兩。
這還是分了一半給徐氏後到手的錢。
沈逸誇讚道:“媳婦,我發現你就是個行走的財神爺。”
蘇苔哈哈大笑。
兩口子關起門來,打算今晚好好吃個團圓飯。
其他人家也是如此,只有個別例外。
偌大的白府裡,白老爺那些庶子全都拖家帶口過來,朱氏帶著過繼到自己名下的孩子端坐邊上。
雖然她沒了夫君,但朱家蒸蒸日上,白家那些庶出子弟沒人敢看輕朱氏,對她甚至比對白老爺還要敬重。
朱氏心下得意,看了一圈,不緊不慢地看向如蘭,“去正院看看母親什麼時候過來。”
如蘭立馬出去,小步快走,在廊簷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