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慄蒼早在宮變前就嗅到了風聲,令慄延吾守關,自己領兵回了皇城,以防慄府有所不測。今日新帝朝見百官,他稱病未出,只是上了一道奏摺問安,措辭不偏不倚,預設了承認新帝身份,卻也不想趨炎附勢。
方棠和慄延臻如今都在大殿之上,當他們向新帝行跪拜大禮時,便是代表慄家承認了六皇子的正統。不少人都明裡暗裡瞧著,除了慄安的態度,更多是在看慄蒼。
畢竟後者比前者,猶如猛虎之於狡狐,高下立見。
登基大典第二日便在宮中舉行,清晨時分百官紛紛從各自府邸匆匆走出,盛裝朝服、錦冠束發,魚貫入宮。
待眾文武在金鑾殿外集結完畢,肅然跪候新帝,年輕的帝王身著袞冕紗袍緩緩而上,隻身持天子璽綬與寶劍在龍椅之上端坐視下,宣讀即位聖旨,聲音沉緩威嚴,帝王之勢盡展無遺。
群臣高呼萬歲,禮官擊鼓鳴鐘,號角長嘯,震徹瓊宇。
方棠一身緋色朝服,戴梁冠錦綬,佩劍立在殿下。他目光淡漠得似乎看穿了眼前這尊金碧輝煌的龍椅,恍惚間看到了數年前先帝臨軒唱名,自己進士傳臚、瓊林赴宴的場景,對酒當歌,觥籌交錯,彷彿只在昨日。
新帝登基,即刻賞敕百官,拜方棠為丞相,兼吏部尚書,並領禦史臺諸事,監修國史,統攝百官之任免遷貶事宜。
他兩次辭讓,都被新帝駁了回來。慄延臻勸他古之賢讓,事不過三,若是再推辭,就要受帝王猜忌了,於是方棠在新帝第三次派人來府上傳旨時,跪謝接下了聖旨,領丞相職。
絲竹弦樂聲在宮中響徹了幾天幾夜,幾乎晝夜不停。公卿皇子在園中宴飲、投壺、博弈,感恩天德,高歌以頌。
方棠站在昭明殿外的杏園旁,見滿園杏枝已然枯敗,開春時風弄蝶舞、簌簌枝頭的繁花早已零落成泥,昔日光景煙消雲散,空餘枯枝在寒風中搖晃,孤影深寂,徒與宮牆無言相對。
新帝繼位後第一件事,就是困囚先太後和先皇後,又將三皇子、五皇子與七皇子一併下獄,關押在刑部牢獄中候審,幾位皇子的生母各自禁足宮中,終生非詔非死不得出。
至於故太子的太子妃,在登基當日便銷聲匿跡,悄無聲息地消失在了皇城之中,無人知其下落。
新帝似乎並不在意這些消失了的人,他下令在城中為方棠新修了一座丞相府,距離皇宮不過百米,與慄府卻隔著街巷遙遙相對,南北分隔。
如此雷霆手段,與方棠印象當中那個頗為溫和有禮、舉止諾諾的六皇子簡直判若兩人,毫無相似之處。
幾日後的朝會,百官齊列金鑾殿,新帝坐在龍椅之上,方棠站在群臣之首,手握朝芴,垂首而立。
“……朕初登九五,念己資德尚淺,為君者恐多有所失,吏部尚書方棠深得大行皇帝器重拔擢,有躬德之美,故命其任丞相位。”新帝緩緩道,“此後朝中諸事,及其餘繁雜要務,除稟朕外,皆須過丞相目下。”
方棠領命謝恩,抬頭時看到武官那一列中慄延臻投來溫和如水的目光,心神定了定,忽然覺得也沒有那麼茫然了。
新帝道:“若有事奏請,眾卿盡可暢言,不必有所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