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易安拿出一塊山楂糖片,含在嘴裡,唇邊的笑意越發加深,“很甜。”
檀逸之追問說:“究竟是這包糖甜呢?還是因為我所做的這件事甜呢?”
他目光灼灼,清澈卻又不失溫柔,雖然用了易容術,卻掩蓋不住眼眸中那種一抹燦爛的光芒。
蕭易安沒有答話,卻伸手覆上了他的手背,語氣中帶著幾分痴纏,“走啦,如果晚了時辰回去,會被人說閒話的。”
檀逸之沒有繼續追問,因為他已經知道答案了,乖乖的任由這人把自己牽走。
幸好周圍的人談天的談天,喝茶的喝茶,超級趕路的連忙啟程,沒人注意到這邊。
否則見到一個風度翩翩的俊秀公子如此舉動,兩個身著男裝的人關係又親密,肯定會引起許多有趣的猜測。
過了七夕,再過些時日就是七月半的中元節,也是佛家的盂蘭盆會。
《盂蘭盆經》記載道,目連尊者為了解救被打入陰曹地府備受折磨的母親,在七月十五這一日,將世上珍饈都放入盂蘭盆中供養,十方大德眾僧唸咒加持,消災祈福,這才救他母親脫離出了餓鬼之苦。
這個“目連尊者救母”佛經典籍的故事,在於勸子行孝,不可辜負父母深恩。
所以從此以後,中元節流傳至今,並且衍生下了祭奠先祖和亡故親人的傳統,代代相傳,以彰顯後世子孫的孝心。
往日裡寧陽侯府都要祭拜祖先,所有人都要盛裝出現,從早到晚的準備,按規矩完成每一步儀式,那場面和排場遠比過年時還要隆重。
一整天下來累得腰痠背疼,還要在晚上去順著河流放花燈,以祭奠逝去的親人。
不過今年蕭易安在金泉山,是趕回不去了,只能白日裡在金泉寺裡聽一聽這些師太們的講經說法,夜晚則跑到山下的村莊看大家放河燈。
蕭易安叫來清漪,將準備好的東西盡數交給她。
“裡面是兩卷手抄的佛經,還有佛珠、平安符等物,並我給祖母的書信一封,將這些都遣人送回侯府,我人雖然回不去,卻總該聊表孝心。”
清漪應了一聲“是”,便將這些東西拿出去了。
沒過一會兒工夫,回來說,“東西派人送出去了,算下日程,應該能正好趕在中元節的前兩天到。”
蕭易安微笑道:“嗯,我算著也是,趕早不趕晚,東西既然準備好了,還是儘早送出去為好。一來是表孝心,二來祖母見了這些東西,肯定心裡掛念,應該會把我回金陵的事提上日程了。”
清漪沒想到這是個一箭雙鵰,不禁也笑了,“小姐籌謀深遠,真是厲害呢。”
她卻忽然想到了什麼,面色一頓,張了張口,卻又什麼都沒有說。
蕭易安注意到了她前後情緒的變化,立刻開始回想近日所發生的事情。
經過之前的心月一事,早就給蕭易安敲響了警鐘,她現在再不敢忽略身邊人的異常舉動,更不敢無視她們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