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圖清閒> 第264章 阻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64章 阻擊 (2 / 2)

當張無易知道鄭成戰死悲痛不已,鄭成是周潭鎮的加入的老人,現年才三十八歲,是隨著興夏軍的成長而成長起來的,沒想到武昌一役卻戰死沙場,他也是至今為止興夏軍戰死的最高將領,也是唯一位少將。為了表彰師長的英勇,張無易親自寫了國之幹臣四字,並號召全軍官兵向鄭成學習。

鄭成的戰死激勵了興夏軍的鬥志,而清兵就慘了,在興夏軍亡命的拼殺下,數十萬大軍全部被包圍,只能龜縮在數個工事裡苟延殘喘。

張無易也沒有放過阿密達,派出特戰軍騎兵師去追擊,只要阿密達過不了江,他最終逃不掉。

阿密達的逃走,讓包圍中的清兵鬥志大減,經過興夏軍的臨地宣傳,大量的清兵開始投降。

眼見武昌戰事基本已定,張無易在武昌留下三個軍十五萬多人,由第二集團軍司令孫長進率領,繼續進攻藏身在武昌城內的丁思孔部和逃走的阿密達部,完成任務後就坐鎮湖北,如果有機會,就進攻河南和陝西。

同時,張無易新成立了第四集團軍。

第四集團軍的司令為魏阿受,副司令為曾林運。曾林運是張無易的親衛隊總隊長,他走後,由以前的副手楊九令任總隊長,而副總隊長則由以前的大隊長申光源擔任。

第四集團軍包括十九軍至二十四軍共六個軍,轄區為四南三省及藏密等地。其軍隊由第二集團軍、第三集團軍分出一部分老兵,加上幾個守備師和守備旅的軍隊,及此次投誠、投降的清兵篩選而來。這樣一來,導至第二、第三、第四集軍的戰鬥都有所下降,但無論是興夏軍還有清兵,都經過戰鬥,還是有一定的實力,只要好好整訓一番,戰鬥力應該能恢復。

張無易經過一番商定,最後決定率軍救援徐州,此行包括親衛隊、近衛軍、特種軍和第三集團軍,共計八個軍四十多萬人,加上陳明略的二十八萬人,到時候徐州一線將會聚集近七十萬大軍,兵力不會在清軍之下,而以興夏軍的戰鬥力,其實力已經在清軍之上。

不過,彭春不愧為在歷史上都是有名的戰將,他竟來了一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大部隊大搖大擺地朝著山東進發,暗地裡,他卻率領最精銳的十萬大軍晝伏夜趕,本來近一個月的路程,他竟只用了半個月,在興夏軍剛剛攻入武昌城時,他就率軍到了山東與江蘇的交界處,發動突然襲擊,主攻方向不是徐州,而是海州。

陳明略部共計二十八大軍,看起來很多,但卻分散在江蘇北方一線,防線達三百多公里,所以,在江蘇北方沿線各地的軍力還是很緊張的,在徐州及附近,有十五萬大軍,但在海州,只有五萬軍隊,而其他邳縣、新沂、東海、贛榆等地,每一處只有一萬人左右。

而彭春率領十五萬大軍突襲海州,以三倍的兵力打算一舉殲滅海州的五萬興夏軍。

駐守海州的是第一集團軍第三軍,軍長李成年,雖然他很警覺,但彭春本來是就名將,而且所率領的十多萬大軍全是精銳,突襲海州的前沿陣地東海縣和贛榆縣,當李成年接到東海縣與贛榆縣遭到清軍攻擊時,還沒有來得及採取行動,東海縣城和贛榆縣城已經被清軍攻破,駐守在那裡的兩個旅拼死突圍,最終只撤回來一半左右的人,七千多人不是戰死就是失蹤。

第三天,彭春率領十多萬大軍接近薔薇河,先鋒軍隊已經渡過薔薇河到了海州城下。

喜歡圖清請大家收藏:()圖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