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言辭別吳夢,回到蘇州城內後徑直去了知州衙門,與孫冕關上知事廳的大門秘密交談了許久,蘇州吏員改制就此悄悄的拉開了帷幕。
改革,總是會犧牲一部分人的利益的,蘇州的胥吏們自然是有人哭有人笑,有人歡喜有人悲傷
說真的吳夢的運氣也是真好,他選擇了這個相對思想開放的時代穿越,而且流落在富庶的蘇州。
加之認識了丁睿,有了丁家的財力支援,蘇州的孫知州和王知縣又是勇於任事之人,一般的庸官哪裡會幹這般費力不討好之事,三年任期一過拍屁股走人就是。
吳夢天時地利人和全部佔盡,所以他這番改制的理想才會落到實處。
他安心的呆在學堂教書,時不時去瞅瞅煤球作坊的運作,又打聽打聽運煤大船的進展,過得緊張而充實,至於那衙前改制的事情他早就給忘了。
可他忘了不代表孫冕和王嘉言會忘記,他二人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著震動大宋天下吏治的第一步:地方弓手的優勝劣汰和巡檢的本土化。
孫冕聽完王嘉言陳述吳夢的看法後,深以為然,他就是要朝著這個事情開刀,巡檢司一般都是廂軍,而孫冕是蘇州的知軍州事,他有這個權力去掌管軍隊。
一開始他打算將弓手全部轉為巡檢,歸屬於廂軍,巡檢司和尉司合併,人員歸於一處。
後來孫冕與王嘉言在探討中發現有兩個大問題,一是巡檢司的俸祿是個大問題,巡檢中廂軍的俸祿極低,一月就幾百錢,如合併後只發放幾百錢,鄉里的弓手定然不幹。
雖說弓手現下沒有俸祿,可三年後便無須再行差役,就算務農、做工也不止此數,改制的俸祿顯然不能太低。
二是幾百弓手轉為廂軍,那大宋天下如此之多的弓手又如何處置,這還不是將難題拋給樞密院,可樞密院會承擔如此之多的軍費麼?
將俸祿提高也是不行,蘇州廂軍不僅僅是巡檢司,還有修水利道路的廂軍,更加辛苦,厚此薄彼必然引起軍中譁變。
如若全部提升俸祿,不說暫時無此財力,就是有此財力樞密院也必然不準,天下廂軍更多,如何平衡軍心?
孫冕放棄了這個想法,轉而實施第二個方略。
還是按照原來的規矩,巡檢司和尉司劃定範圍,保留水上的全部巡檢司,在吳縣和長洲境內劃分以下巡檢司寨),每司三十二人,設立巡檢使、副使各一人,十將三人,
木瀆巡檢司,駐地木瀆鎮,管轄木瀆、橫塘,撤銷對蘇州城三水門閭門、胥門,盤門)的管轄。
洞庭巡檢司,駐地太湖洞庭山,管轄整個洞庭山和太湖水域。
滸墅關巡檢司,駐地滸墅關,管轄整個滸墅關,配合榷關征稅。
同裡巡檢司,駐地同裡鎮,管轄同裡鎮。
汾湖巡檢司,駐地蘆墟鎮,管轄蘆墟鎮。
長橋巡檢司,駐地八斥鎮,管轄八斥鎮。
平望巡檢司,駐地平望鎮,管轄平望鎮。
簡村巡檢司,駐地簡村鎮,管轄簡村、充浦兩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