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沒有探測到來襲的華夏戰鬥機,所以“愛宕”號無法引導這些戰鬥機作戰。
小林純一郎知道,發現來襲敵機的不是e767,因為敵機在超低空飛行,距離e767超過三百千米,沒有進入e767的探測範圍。發現來襲敵機的應該是電子偵察機,而且獲得的只是大致方位。
不到三分鐘,八架f15j的圖示就從雷達螢幕上消失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很突然,不過並沒讓小林純一郎感到驚訝。
華夏空軍的j20a能夠神不知鬼不覺的擊落e2d,那麼擊落幾架前出的戰鬥機,自然不在話下。
小林純一郎立即想到,在戰場上活動的j20a肯定不少,絕對不會少於四架。如果偷襲e2d與伏擊f15j的不是同一批j20a,那麼華夏空軍投入的j20a不會少於八架,說不定是十二架。如果迫使e767撤退的威脅同樣來自j20a,那麼此時在戰場上活動的j20a絕不會少於十二架。
一次投入這麼多的j20a,意味著即將到來的攻擊將十分猛烈。
這個時候,如果說有什麼值得慶幸,那就是動用這麼多的j20a奪取制空權,華夏空軍未必能讓j20a來執行第一輪打擊任務。當然,j20a也不太適合執行反艦任務,主要是狹小的彈倉容納不了尺寸巨大的反艦導彈。如果使用制導炸彈,那麼投擲距離不會太遠,也就需要j20a逼近轟炸目標。在開啟彈倉的時候,j20a將喪失隱身能力,很容易被不遠處的戰艦發現,也就有可能遭到戰艦的反擊。對於家底不算厚實的華夏空軍來說,顯然不會用寶貴的j20a去執行如此危險的任務。
小林純一郎的判斷沒有錯,負責打擊第四護衛群的不是j20a。
在他做出這個判斷,也就是那八架f15j被擊落的時候,英立言駕駛的j11c戰鬥機就在“愛宕”號西南兩百千米外,飛行高度還不到五十米,飛行速度零點九馬赫,預計五分鐘後就將到達發射反輻射導彈的區域。
對於開始發生的空戰,英立言並不是很清楚,只知道障礙已被清除。
其實,扶桑電子戰機發現的那兩批華夏戰鬥機並不是戰鬥機,而是幾架用su27sk改裝的無人機。
自上個世紀九零年代之後,華夏空軍總共獲得了上百架su27sk,而且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是主戰裝備。直到自制的j11系列戰鬥機開始大批次服役,su27sk才逐步退出一線作戰部隊。到現在,第一批從伊萬國進口的su27sk已有三十年機齡,就算還能繼續使用,也是昨日黃花。出於充分利用資源的目的,第一批su27sk在退役後,除了少數狀態較好的被封存起來外,其他的都被空軍改造成無人機。當然,不是通常說的無人偵察機,而是消耗用的無人靶機。
這幾架su27sk就是無人靶機,只是裝上了雷達發射機,用來冒充j11b戰鬥機。
因為j11c優先提供給海軍航空兵,所以j11b依然是空軍的主力戰鬥機,而且是裝備數量最多的重型戰鬥機。
正是如此,扶桑的電子戰機才根據截獲的雷達訊號,斷定那是幾架j11b戰鬥機。
當然,j11b也是多用途戰鬥機,即便主要用來進行空戰,但是依然能夠攜帶反艦導彈執行對海打擊任務。
空軍這麼安排,其實是想引出執行防空任務的f35a。哪想到,f35a已經跟隨e767撤退,留下的只是f15j。早知道的話,根本不用多此一舉,這幾架價值不大的無人靶機都能省下來。
五分鐘,說長不長,說短不短。
收到後方發來的指令後,英立言立即啟動資料鏈通訊系統,把收到的目標資訊分配給編隊裡的其他戰鬥機,也就是分配打擊目標。總共只有六艘戰艦,比英立言原先設想的少了三艘,而且全都是防空驅逐艦與通用驅逐艦,並沒發現主要目標,也就是任務簡報中明確提到要重點照顧的兩艘直升機驅逐艦。只是這個時候,英立言顧不了那麼多了,畢竟攻擊命令已經下達,不能因為沒有發現主要目標就終止打擊行動。再說了,幹掉那幾艘驅逐艦也是一個巨大的收穫。沒有了防空驅逐艦與通用驅逐艦的掩護,直升機驅逐艦還能逃得掉嗎?反正不能讓嘴邊的鴨子飛走。
其實,這個時候,英立言並沒有“看到”敵艦,也用不著“看到”。
攻擊命令來自協助預警機的海航指揮機,不過肯定出自電子戰機,即只有電子戰機有能力截獲扶桑戰艦的電磁訊號,並且對這些訊號進行處理,最終獲得傳送給英立言他們的目標資料。英立言他們要做的其實就是把目標資料輸入反輻射導彈的控制系統,然後把反輻射導彈發射出去。接下來,反輻射導彈利用這些資料搜尋與攻擊目標,不再需要載機提供中繼制導。至於反輻射導彈能否擊中目標,還受到其他多種因素的影響,也就不是英立言這些飛行員能夠決定的了。
用十六枚反輻射導彈攻擊八艘驅逐艦,算不上密集,不過只要有幾枚導彈命中,讓幾艘驅逐艦喪失防空作戰能力,那就算是大功告成。英立言他們只是先鋒,承擔打擊任務的主力機群還沒趕到呢。
喜歡戰爭世界請大家收藏:()戰爭世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