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表演結束,彈幕觀眾才和現場觀眾一樣,恍然回神。
“這就結束了?我還想看看李少爺這個渣男最後是什麼下場呢!”
“劉清泉這次演得不錯啊!比之前好多了!”
“我的如煙!”
“我感覺這一版比原版都好看啊!”
“張嶸演得也比原版好,天吶!我才想起來,他是個男的!剛才我完全忘記了,一點也沒出戲!”
“這演技絕了!誰說張嶸沒演技來著?這叫不會演戲?那世界上還有幾個會演戲的?”
“想看新版《綠鐲》,哪裡能搜到啊?求個資源!”
“我總算知道張嶸之前為什麼那麼說夏夢怡了,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看過張嶸版本的,再回想起之前夏夢怡演的,真是天差地別。”
“這版的如煙才對味兒嘛!不!比原版還有味道!”
“我感覺張嶸就是如煙轉世投胎的今世人,他就是如煙!”
“真的好美啊!我要彎了!”
……
彈幕中一片誇讚,僅有的幾條惡評夾雜在其中,完全不起眼,除非刻意尋找,否則根本看不到。
這一段表演顯然已經征服了絕大部分的觀眾,也讓他們暫時性忘卻了張嶸惡劣的風評。
不過彈幕中的水軍們顯然並沒有放棄抹黑張嶸,他們依然在努力發著彈幕。
“不會吧?不會真有人把面癱當演技吧?不會吧不會吧?”
“所以說,還是賣臉式表演嗎?”
“國人的審美真的出了大問題,只看臉就可以忽略其他一切嗎?”
但這一次,他們卻沒法像節目前期那樣帶起節奏了。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演的好不好,觀眾自己會判斷。
在沒有看到張嶸的表演時,他們或許會被一些輿論訊息和有心人所影響。
但親眼看到張嶸的表演後,如果還有人認為他不會演戲,那麼就真是瞎子了。
他們開始提出自己的疑惑。
“這叫不會演戲?黑也黑得有點水平吧?我敢說年青一代的演員裡,沒人能比張嶸剛才這段演得更好了。”